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翻译
黑犬颈圈丁当响,猎人英俊又善良。
黑犬脖上套双环,猎人英俊又勇敢。
黑犬脖上环套环,猎人英俊又能干。
注释
①卢:黑毛猎犬。令令:即“铃铃”,猎犬颈下套环发出的响声。
②其人:指猎人。仁:仁慈和善。
③重(chóng 虫)环:大环套小环,又称子母环。
④鬈(quán 全):勇壮。一说发好貌。
⑤重鋂(méi 梅):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
⑥偲(cāi 猜):多才多智。一说须多而美。
关于此篇诗旨,历来看法不一,今将几种主要的说法列举如下:一、刺荒说(《毛诗序》:“《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好陈古以风焉。”)二、刺以色取人说(牟庭《诗切》)。三、女恋男、女赞男之说(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袁梅《诗经译注》)。四、猎歌说(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五、赞美猎者说(王质《诗总闻》、朱熹《诗集传》)。今人多从第五说,当以此说为是。
作者是以羡慕的眼光,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实在看不出诗中有“陈古以风”之意,也看不出“词若叹美,意实讽刺”(方玉润《诗经原始》)之类的暗讽手法。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体魄强健,好勇善战,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兼济,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与眼光来衡量和观察各种人物,一旦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就倍加赞赏,此诗中的猎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选取狩猎这一常见习俗,对猎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进行赞誉,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诗人审美眼光独到之处。
此诗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实到虚的写法。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即物指人,意态可掬”(陈震《读诗识小录》)。“令令”、“重环”、“重鋂”,是写犬,不仅描绘其貌,而且描摹其声。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黑犬在猎人跟前的受宠貌和兴奋貌,猎犬在跑动中套环发出的响声等等,这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狩猎时的气氛。陈继揆《读诗臆补》云:“诗三字句,赋物最工。如‘殷其雷’及‘卢令令’等句,使人如见如闻,千载以下读之,犹觉其容满目,其音满耳。”对“卢令令”三字感受特深。“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则是写人,在夸赞猎人英姿的同时,又夸赞猎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这样看来,诗中所赞美的猎人,是个文武双全、才貌出众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观者(包括作者)的羡慕、敬仰和爱戴。从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实的,从当时所崇尚的民风看,也是可信的。
长亭今古道,水流暗响,渺渺杂风沙。倦游惊岁晚,自叹相思,万里梦还家。愁凝望结,但掩泪、慵整铅华。更漏长,酒醒人语,睥睨有啼鸦。伤嗟。回肠千缕,泪眼双垂,遏离情不下。还暗思、香翻香烬,深闭窗纱。依稀看遍江南画,记隐隐、烟霭蒹葭。空健羡,鸳鸯共宿丛花。
故里千帆外,深春一雁飞。干名频恸哭,将老欲何归。未谷抛还忆,交亲晚更稀。空持望乡泪,沾洒寄来衣。
饱食无功媿汗青,灯前顾影叹伶俜。马衰犹养疑知路,龟久当捐为不灵。腰下徒夸绶若若,镜中何止发星星。石帆回首初非远,要及清秋斸茯苓。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但诵吴越吟,未识王郎面。吴江枫冷秋鸿飞,可怜词客异乡县。会闻王郎能游五岳颠,又闻王郎手投白璧挥金钱。有酒但抱胡姬饮,赤身披发王公前。平生意气盖吴越,健翮凌天耸大鹘。昆仑匹马踏白云,洞庭孤舟钓明月。我也豪歌卧雪庐,何时尊酒论文初。短歌寄尔遥相忆,此是刘生尺素
东风阑槛两三亭,游人步晚晴。蜂回蝶转得能轻。忽然春意生。花未老,酒须倾。劝君休独醒。古来我辈最钟情,举头百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