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不过李仙,宋不过苏子。
此泉来高处,亦复聊尔耳。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庐山三叠泉》
朝代:宋代
作者:汪元量
中文译文:
唐朝有李白,宋朝有苏东坡。这庐山上的三叠泉,虽然不及他们两位,但也有着自己的美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上的三叠泉,作者通过对唐代李白和宋代苏东坡的提及,暗示了泉水的美丽和价值。尽管这座山的泉水无法与李白和苏东坡相提并论,但它们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存在的价值。
赏析:
《庐山三叠泉》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庐山上三叠泉的美景。诗人通过引用李白和苏东坡的名字,将泉水的美丽与两位伟大的诗人相提并论,显示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者用“唐不过李仙,宋不过苏子”这句话来形容李白和苏东坡的伟大,然后以“此泉来高处,亦复聊尔耳”表达了三叠泉虽然不及两位诗人,但仍然有着自己的美丽,值得被赞美和珍视。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历史文化的引用,将自然景观与文人墨客相融合,展示了作者对庐山三叠泉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它同时也启发人们反思,美丽并非只存在于历史名人的作品中,即使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远游游则远,安心心已安。茅茨更何事,一坐五年宽。客来问法要,示以无所还。勿云空生默,听者不胜言。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江云倏忽暝还收,五月犹寒著弊裘。芳草斜阳看易晚,绿荷疏雨听如秋。池塘空阔蜻蜓喜,帘幕萧条燕子愁。不是无言成独坐,暂将心事静中求。
两角勍触蛮,八荒等兄弟。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义耳。嘉禾二三友,一见倾底裹。春风散天和。非彼亦非此。清淑温以直,常甫正而美。东涉金沙雪,西挹钱塘水。舟泛月双湖,辔联松九里。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宣桥岁云暮,乃复得伯起。颀然出玉山,臭味林吴似。修门亦旬月,朝夕
朅来此事尽废,少日论功未深。欲觅仙人一指,要看月肋天心。
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斜窥秋水长,软语春莺近。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