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乱后行经吴御亭》

邮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
青袍异春草,白马即吴门。
獯戎鲠伊洛,杂种乱轘辕。
辇道同关塞,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秉礼国犹存。
殷牖爻虽赜,尧城吏转尊。
泣血悲东走,横戈念北奔。
方凭七庙略,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天道共谁论。

作者介绍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随府授宣惠参军,历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及王为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领荆州大中正,迁中录事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庾肩吾的生平

  梁简文帝萧纲初封晋安王,庾肩吾为晋安国常侍。萧纲迁镇,庾肩吾也随同迁转,历任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萧纲喜好文学,招纳文士,庾肩吾和徐□、刘孝威等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书籍,当时号为高斋学士。简文帝萧纲继位后,以庾肩吾为度支尚书。后侯景至建康,矫诏遣庾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转赴江陵,投奔萧绎,封武康县侯,《梁书》及《南史》庾肩吾传都未明记其生卒年和年岁。

  梁元帝27岁时所作《法宝联璧序》,记庾肩吾为48岁,可以推知其生年。庾信于承圣二年(553)封武康县侯,袭父爵,则庾肩吾当卒于此年。元帝萧绎为作墓志。

  庾肩吾历任萧纲府中属官,当时盛行的宫体诗,他是推波助澜者之一。现存的诗文,多为应制、奉和、侍宴、谢启这一类酬应之作,但象“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句写景还很生动。他的《乱后行经吴邮亭》一诗,对侯景之乱也颇有悲愤之情。由于他讲求声律,有一些五言诗已经具备了五言律诗的雏形。

  庾肩吾还是一位书法家,著有《书品》,叙述书法的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的特色,颇受后人的重视。

庾肩吾的背景

  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如许劭与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天下。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魏)刘卲(或作“劭”、“邵”)的《人物志》总结了鉴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的材质,形成才性之学。(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识鉴》、《赏誉》、《品藻》、《容止》等门,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的生动事例。

  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在识鉴人才、拔擢俊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魏晋以后的人物品评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在预言性和政治、道德的评议外,增加了许多审美的成分,为已经享名的人物用形象的语言、比喻象征的手法加以品题。如《世说新语》中的这些品题:“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赏誉》)“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品藻》)“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容止》)《世说新语》中品题人物常见的审美概念有:清、神、朗、率、达、雅、通、简、真、畅、俊、旷、远、高、深、虚、逸、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真、深、朗三者。而用作比喻的又不乏自然物象,如:千丈松、松下风、玉树、玉山、云中白鹤、龙跃云津、凤鸣朝阳。人物审美的兴盛,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的作用。有的文学审美范畴来自人物审美,如“风骨”、“骨气”、“风神”、“清虚”、“清通”、“高远”、“情致”、“才情”等。而人物流品的划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就是明证。

庾肩吾的成就

  庾肩吾,南朝梁文学家。字子慎,一作慎之。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八岁能赋诗。初为晋安王萧纲国常侍,历任云麾参军、兼记室参军。王好文学,为太子,开文德省,招纳文士,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昉、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为“高斋学士”。

  萧纲即帝位(简文帝),任度支尚书。侯景至建康,矫诏遣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间道奔江陵投萧绎,任江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封武康县侯。卒赠散骑常侍、中书令。工诗赋。诗与徐摛齐名,早期多为奉和应制、侍宴、谢启一类酬应之作,风格靡丽,为“宫体诗”创始人之一。但某些诗句如“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写景较生动。诗歌形式上讲求对仗,注重声律,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明胡应麟《诗薮》称其“风神秀相,洞合唐规”,王夫之《古诗品选》推为“近体之宗祊”。晚年经乱,诗风有所转变,如《乱后行经吴邮亭》等诗,抒发对时代动乱的感慨,情辞慷慨,笔力较为雄健。又善书法,著有《书品》传世,叙述书法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之特色,颇受后人重视。《隋书·经籍志》载其有集十卷,但唐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还自会稽歌序》)。明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作品评述

《乱后行经吴御亭》

邮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
青袍异春草,白马即吴门。
獯戎鲠伊洛,杂种乱轘辕。
辇道同关塞,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秉礼国犹存。
殷牖爻虽赜,尧城吏转尊。
泣血悲东走,横戈念北奔。
方凭七庙略,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天道共谁论。

中文译文:

邮亭稍一回头,风尘遮蔽了千里的视线。
青袍在春草中显得与众不同,白马即将抵达吴门。
獯戎之战让人痛心,各国的种族混杂,纷争不断。
皇帝行进的道路与边关一样险峻,王城与太原相似。

即便明朝的鼎立仍然重要,但国家的礼制依然保持。
即便殷商时代的卜筮之物看似深奥,尧时的官员却被任用。
泪水和鲜血哀叹东走,回忆起笼罩北方战火的戈弓。
希望能凭着七庙的力量,为五陵的冤魂呼喊正义。

人类的事情变得如此,天道又能和谁商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动荡的南北朝时期的景象。诗人站在吴御亭上回望,看到了整个国家的苦难和混乱。

开头的两句“邮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揭示了作者所处的时代陷入了混乱和苦难之中,人们的眼界也被风尘所遮蔽。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南北朝时期种族的混杂和各种战乱的景象。“獯戎鲠伊洛,杂种乱轘辕。”獯戎是南方的少数民族,伊洛是关键地区,各种混乱的种族和战争带来了很多不安。

接着,诗人写道“辇道同关塞,王城似太原。”辇指的是皇帝的车辇,这里表示即使皇帝行进的道路也充满了危险,就像边关一样险峻。王城指的是江南的都城,太原指的是北方的都城,这里表示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都城,都陷入了混乱。

然后,诗人描述了明朝的鼎立与国家礼制的依然保持。“休明鼎尚重,秉礼国犹存。”明鼎指的是明朝时期的政权之间的争夺,尚重指的是国家的礼制依然得以保持。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忧思和呼吁。“人事今如此,天道共谁论。”表明诗人对当时的人事之乱感到悲痛,同时也表示人们对于命运和天道的困惑。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和苦难,并思考了人类命运与天道的关系。通过对具体景象和抽象概念的叙写,传达了作者对时代困境的关注和忧虑。

  • 《宿东寺》

    一声黄鹄夜深归,栖雀惊鸣触殿扉。北斗半垂楼阁外,风旛浑欲上云飞。

  • 《秋夜怀归》

    乡里千山月,尘埃两鬓星。秋声虽是爽,客耳不堪听。多泪风前烛,孤明竹外萤。吟蛩更亡赖,终夜几曾停。

  • 《送致政朱郎中东归》

    平生不省问田园,白首忘怀道更尊。已上印书通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今日荣归人所羡,两儿腰绶拥高轩。

  • 《将母赴赣道西昌》

    重来鸥阁晓,帆影涨新晴。倚槛云来去,闭帘花送迎。江湖春汗漫,岁月老峥嵘。手把忘忧草,夔夔绕太清。

  • 《梨岭(见闽南唐雅)》

    曾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归。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 《丞相孟夏祗荐南郊纪献十韵》

    节应清和候,郊宫事洁羞。至诚闻上帝,明德祀圆丘。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就阳陈盛礼,匡国祷鸿休。渐晓兰迎露,微凉麦弄秋。寿山横紫阁,瑞霭抱皇州。外肃通班序,中严锡庆优。奏歌三酒备,表敬百神柔。池碧将还凤,原清再问牛。万方瞻辅翼,共贺赞皇猷。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