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三百皆天秩,第一无如事死难。
丧祭两端无愧悔,民风行作舜时看。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论语·慎终追远》是宋代诗人陈普的作品。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千三百皆天秩,
第一无如事死难。
丧祭两端无愧悔,
民风行作舜时看。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慎终追远的思想,强调了对祖先的尊敬和对生死的关注。诗人通过探讨人与天命、生与死的关系,呼吁人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祖先,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赏析: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三千三百皆天秩,第一无如事死难"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思考。"三千三百皆天秩"意味着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天命和价值,而"第一无如事死难"则强调了死亡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事情。
接下来的两句"丧祭两端无愧悔,民风行作舜时看"则强调了尊重祖先和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丧祭两端无愧悔"意味着在祭祀祖先时要诚心敬意,不应有任何懊悔之情。"民风行作舜时看"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期望,希望人们能够以舜帝为榜样,追求道德高尚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传统价值观的思考。诗人以这种方式提醒读者要慎重对待生命,尊重祖先,注重品德修养,在行为上追求高尚的标准。这首诗既有警示的意味,又有对美好人性的讴歌,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故山萝蔓锁云扉,几夕扁舟已梦归。莲社招贤移岁月,芝岩编句满珠玑。金刀拥雪新彫鬓,香祴欺兰旧赐衣。后夜吴门对霜月,怀师馀意在琴徽。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兔井桥边鹢首横,过逢仍怯近乡情。路人失喜交头语,邻犬何知掉尾迎。重到云房惊落寞,直须金阙早崇成。百年香火追先志,始信吾宗世济荣。
世已无如假,余犹颇识真。最怜惟稚子,难使学时人。诵即先经传,文须蹈雅驯。纵令竽瑟误,为玉不为珉。
故著青山尽底围,直疑挂起片帆飞。好风忽送潮声近,啼鸟相呼树影归。老去六窗谁是伴,颓然一几自忘机。我初不作京华梦,分取松枝对客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