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将军师羽林,追奔翻为白头吟。
不平豪愤三年气,未死英雄万里心。
故国山川知好在,异乡风物许重寻。
捷书不报浑閒呈,西邮潼关无好音。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落解西归长安道中书所怀》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年少时作为将军的师从羽林,追逐战争已使我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在路上吟唱。对社会不公和豪门的愤怒,积蓄了三年,尚未死去的英雄心仍在万里之外。我深知故国的山川之美,但在异乡的风物中也能找到一份安慰。然而,我急切地等待捷报的书信却迟迟未至,西邮潼关没有好消息传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故国的思念。诗人年少时在战场上担任将军的助手,经历了无数的辗转和风雨,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怀揣着对社会不公和豪门的愤怒,但他的英雄气概尚未消亡,仍然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深知故国的山川之美,也渴望在异乡中找到一丝安慰和归属感。然而,他等待已久的捷报迟迟未至,使他对未来感到焦虑和失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故国的眷恋。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描绘了一个年少将军师转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的形象,凸显了岁月变迁和人生沧桑的主题。诗人对社会不公和豪门的愤怒积蓄已久,但他的英雄气概仍然存在,他对故国的热爱和追求从未消减。诗人对故国山川之美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情厚意。同时,他对异乡风物的寻觅,彰显了他对归属感和安慰的渴望。然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捷报的期盼和对现实的失望,使整首诗增添了几分苦涩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诗人个人的经历,展示了他对社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增添了一丝宁静和慰藉。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浓厚的时代氛围和个人色彩。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