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时宫室汉时城,废址遗基划已平。
乍见桥名惊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洛阳桥三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洛阳桥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洛阳昔日繁华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中文译文:
周时宫室汉时城,
废址遗基划已平。
乍见桥名惊老眼,
南州安得有西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桥的荣景已经消逝,城池废弃的情景。诗的开头两句“周时宫室汉时城,废址遗基划已平。”表明洛阳曾经是周代的宫殿和汉代的城市,但现在只剩下废墟和遗址,一片平坦。这种描述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兴衰的不可逆转。
接下来的两句“乍见桥名惊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则表达了作者对洛阳桥的见证者的感慨。桥名洛阳桥使他感到震惊,因为桥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而洛阳桥的名字让他回忆起了过去的辉煌,但现实却是洛阳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繁荣之地。最后一句“南州安得有西京。”则表达了作者对南方城市的无奈,意味着南方的城市无法拥有洛阳的辉煌,洛阳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洛阳曾经的辉煌和繁荣的怀念,同时也抱着对现实的无奈和遗憾之情。洛阳桥成为了诗人怀旧的象征,通过桥的消失和废墟的存在,诗人表达了岁月更迭和兴衰变迁的主题。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洛阳的沧桑和变迁,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古鼎龙涎香犹喷。
缥缈千层外,萦纡一径通。飞甍明落日,巨栋挂斜虹。赏眺资公退,招邀得调同。九天开浩荡,万象入牢笼。水色连暗碧,云容借晚空。清乘庾公兴,快挹楚王风。弁侧金罍倒,楼昏画角终。明朝车马客,陟觉厌尘红。
客星又转作魁星,蚤应文科策汉庭。紫气初来朝北极,长鹍一奋刷南溟。
吟边逢李白,谈笑亦风流。相对各青眼,安知有白头。两家穷活计,四海老交游。不负云山约,同登百尺楼。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乱离心不展,衰谢日萧然。筋力妻孥问,菁华岁月迁。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拂云霾楚气,朝海蹴吴天。煮井为盐速,烧畬度地偏。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鸂鶒双双舞,猕猿
城分流水郭连山,拂露开怀一解颜。令尹关中仙史会,河阳县里玉人闲。共怜秋隼惊飞至,久想云鸿待侣还。莫恨殷勤留此地,东崖桂树昔同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