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
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
朅来半隐寮,再拜瞻吕侯。
袖手辞富贵,结庐清且幽。
我从为儿时,久矣闻风流。
父老数时贤,若人真少俦。
已覆金瓯名,姑作绿野游。
四海望霖雨,争欲挽之留。
向来钓璜老,一出扶宗周。
廊庙方侧席,公肯幡然不。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吕待制所居八咏·半隐
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
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物的境遇和心态。作者通过对这位吕待制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清净自然生活的向往。
在世间,人们争相追逐权势和利益,对名利欲望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沉迷于进取和追求,没有止境。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让人感到悲哀。
山林之中,已经老去的一代人,再次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缺乏谋划和应对之道。他们在社会进程中渐渐被边缘化,被淡忘。
朅来半隐寮,再拜瞻吕侯。
袖手辞富贵,结庐清且幽。
这位吕待制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远离尘嚣,过上了隐士的生活。他虔诚地向吕侯致敬,表示对吕侯的敬佩和崇拜。
他放下了富贵,不再追逐权利和财富。他选择了低调、清静和幽深的生活,修建了一座宁静的庐舍。
我从为儿时,久矣闻风流。
父老数时贤,若人真少俦。
作者回忆起自己从小就听闻过吕待制的风采和才华。他认为在这个时代,像吕待制这样的有才德的人已经不多见了。他们像是孤独的存在,很少有人能够与他们相提并论。
已覆金瓯名,姑作绿野游。
四海望霖雨,争欲挽之留。
吕待制的名声已经被岁月所掩埋,不再显赫。但作者仍然将他比作绿野中的游鱼,意味着他的清高和洒脱。
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渴望着他的归来,希望他能为他们带来雨露,挽救困境。大家都希望他能留下来。
向来钓璜老,一出扶宗周。
廊庙方侧席,公肯幡然不。
吕待制一直是一个擅长钓鱼的老人,他一出来就能辅佐朝廷,帮助国家渡过困难。
但即使如此,官府的廊庙侧席,也没有人能够打动他,使他重新投身于政治之中。他不为权势所动,宁愿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
这首诗词通过对吕待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赞美了吕待制的清高和独立,以及他对功名富贵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词透露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接禄才余岁,为邦近故园。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