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府瑶池,多是见、桃红满地。
君试问、江海清绝,因何抛弃。
仙境常如二三月,此花不受春风醉。
被贩儿、俚妇折来看,添憔悴。
泛雪艇,摇冰枻。
溪馆静,村扉闭。
须祁寒彻骨,清香透鼻。
孤竹赤松真我友,姚黄魏紫非吾契。
笑方壶、日日绕南枝,犹多事。
(渊明云:“高举寻吾契。
”)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满江红(不敢赋梅,赋感梅·)》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汪莘。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府瑶池,多是见、桃红满地。
君试问、江海清绝,因何抛弃。
仙境常如二三月,此花不受春风醉。
被贩儿、俚妇折来看,添憔悴。
泛雪艇,摇冰枻。
溪馆静,村扉闭。
须祁寒彻骨,清香透鼻。
孤竹赤松真我友,姚黄魏紫非吾契。
笑方壶、日日绕南枝,犹多事。(渊明云:“高举寻吾契。”)
诗意:
这首诗词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梅花高洁不凡的品质和其在寒冷季节中的独特魅力。诗人首先描述了一个美丽的仙境,满地盛开着桃红色的梅花。然后他提问江海为何抛弃了这美景。接着诗人表达了梅花的特殊之处,它不受春风的影响,不会被陶醉。然而,梅花却被贩卖的人和平民百姓摘来观赏,使其愈发凋零。诗人继续描绘了冬天的景象,泛舟于冰雪之上,溪馆静谧,村庄的门户紧闭。他描述了梅花清香的气息穿透寒骨,表达了对梅花纯洁高贵的赞美。最后,诗人提到孤竹和赤松是他真正的朋友,而姚黄色和魏紫色的花卉并非他所追求的。他笑着说,自己日日围绕在梅树旁,依然有许多琐事纷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梅花高洁不凡的品质和其在严寒冬季中的坚韧生命力。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梅花不受春风的醉倒,以及其清香透鼻的特点,都是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与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丝忧伤和无奈,因为梅花被摘走观赏后逐渐凋零,损失了它的原本风采。最后的一句话中,诗人以幽默的口吻提到自己日复一日地围绕在梅树旁,暗示了现实生活中琐碎繁忙的事务,与梅花高洁的形象形成对比。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和纯洁美的追求。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