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庭梧,黄叶坠、新凉如洗。
一笑折、秋英同尝,弄香挼蕊。
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
拚一襟、寂寞泪弹秋,无人会。
今古恨、沈荒垒。
悲欢事,随流水。
想登楼青鬓,未堪憔悴。
极目烟横山数点,孤舟月淡人千里。
对婵娟、从此话离愁,金尊里。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满江红》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
风卷起庭院的槐树,黄叶纷纷飘落,凉爽的秋意洗涤着大地。一笑间,秋英和我一同品尝,轻折花枝,揉捻花蕊。天空遥远,难以尽头,久久地凝望,站在高楼上,欲下而又不舍地倚靠着。倾尽一襟的寂寞,泪珠如秋雨般弹奏,可无人理解。历史的悲痛,沉淀在荒凉的城垒上。悲欢离合的事情,像流水一样随波逐流。
想登上高楼,看着青丝变白,却不堪忍受憔悴的样子。远远望去,烟雾弥漫在连绵的山脉上,孤舟在月光下漂浮,人却远在千里之外。对着皎洁的明月,从此诉说离愁,在金酒的杯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弃疾内心的孤独和离愁。诗人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辉煌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叹。他用庭院中飘落的黄叶、清凉的秋风等景物,烘托出自己内心的悲凉和寂寞。诗中的高楼、青丝变白、孤舟等意象,都隐含着对离别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辛弃疾以深沉的语言和凄美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疑惑。他的诗词流露出对江山社稷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他坚韧不拔、豪情万丈的性格。这首诗词以其深情、豪放的气质,成为了辛弃疾众多佳作中的经典之作。
江渎池头烂醉归,青旗日晚插城扉。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老境渐侵欢意尽,旧游欲说故人稀。凭高三叹君知否,倦鷁无风亦退飞。
归未卜。频倒金驱纤玉。明月绡窗停剪烛。搦愁题蠹绿。秋水娟娟鱼目。腰素几分销缩。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相期老眼横遥碧,莫着征衫走软红。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三年小度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逝者如斯书夜长,会心能使百忧忘。生前身后浑如此,丝竹之音孔子堂。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