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此井有灵源,潮落潮生透海门。
陵谷未须穷变易,朱墙裹濮王园。
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孙,珌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歷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着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爲《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爲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未详《小集》据何辑入。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爲第二卷。
《鳗井》是宋代刘学箕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们传说这口井有神奇的灵泉,潮水的退落透过海门涌进。陵谷的景色并不需要追求变幻,红墙围绕着濮王的园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口传闻中具有奇特灵泉的井——鳗井。据说每当潮水退落时,海水会通过海门涌入井中,而这井也被朱红色的墙壁所环绕,围绕着濮王的园圃。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造景观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界中奇妙变化的欣赏。
赏析:
《鳗井》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赏析。诗中的鳗井被赋予了神奇的灵泉,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奇迹和生机。潮水的涌入和退落,以及陵谷中的景色变化,都在诗中得到了描绘。诗人通过探索自然和人造景观的美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朱墙裹濮王园的描写,则体现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传达了人文环境对自然美的塑造和呈现。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诗人对大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领悟。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递了对自然界中变化和奇妙之处的赞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文环境的关注。同时,诗人通过对景观的赞美,也间接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崇高敬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