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
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
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
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
痴儿。
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
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
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
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
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
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
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
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
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
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
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中文译文: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
国家的美人无需媒人牵红线,进宫却引起了嫉妒,古往今来,美人因此而皱起了秀美的眉眼。
美人如明月般明亮,其他众星都黯然失色。
手臂高举,像高山流水一般,听着池中的蛙声和宫中的乐曲。
作为一位文士,必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光彩照亮我族的文化。
愚昧的人啊,公务已经完成,像吴蚕一样缠绕,只能吐出一些残余的丝线。
幸好还有一支粗糙却坚实的笔,可以重新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暂时约定在湖边赏月,功名事业,欲望要让谁知道呢?
都不要问了,英雄的事业千古留名,就算是荒草覆盖了残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社会困境的感慨。辛弃疾自称"痴儿",暗示自己对功名的执着和无奈。诗中描绘了一个美人进宫引起嫉妒的情节,通过形容美人的光彩以及自己的无奈处境,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虚荣和权谋斗争的不满。
诗中出现了对自身的自嘲,将自己比作吴蚕,表示自己在官场中像是被束缚的吴蚕,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丝绸之路的余丝象征着残存的希望和努力。然而,作者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用"一枝粗稳"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功名事业的冷静看待。他暂时放下功名的执念,约定湖边赏月,意味着追求自然与艺术的诗意意境。他认为英雄事业的成败不是重要的,即使功名已逝,荒草覆盖了残碑,英雄的事迹仍然会被后人铭记。
整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世俗虚荣的反思。他以自嘲的方式描述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和无奈,同时表达了对美人和宫廷权谋的不满。诗中展现了辛弃疾对文学的坚持和对自然、艺术的向往,暗示了他在功名与自我追求之间的内心挣扎。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冷静看待,认为英雄的事迹即使被荒草掩埋,也会在后人心中永存。
这首诗词以婉约、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辛弃疾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对美人、官场和功名的描绘,他传达了对权谋和虚荣的批判,同时展示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坚持和对自然、艺术的向往。整体氛围较为忧郁,反映了辛弃疾对时代困境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词是辛弃疾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
属国新从海外归,君平且莫下帘帷。前生恐是卢行者,後学过呼韩退之。死後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凭君为算行年看,便数生时到死时。
睛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竹鸡何物能无赖,如许泥深更苦啼。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