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柏舟无倚着,心非席石可推移。
威仪不被忧心乱,始信生民有秉彝。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毛诗·柏舟》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体如同一艘无依靠的柏木舟,内心却像坚硬的席石难以动摇。即使面临忧虑和困扰,也能保持威严的态度,开始相信百姓能够遵守礼仪法度。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诗人的身心状态。诗中的柏木舟象征诗人的身体,表达了他无所倚靠的孤独感。而席石则代表他内心的坚定和不可动摇的信念。诗人以坚定的态度面对困境和忧虑,展示了他的威严和自信。最后,诗人希望百姓能够恪守礼法,展现出对社会秩序的信心和期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和社会秩序的思考。诗人以柏木舟和席石作为隐喻,展示了他在世俗纷扰中的孤独和坚定。柏木舟无依靠,象征着诗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席石不可推移,代表了他内心的坚定和决心。诗人在忧心忡忡的环境中,保持威严和冷静,表现出他对自身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自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期待,希望人们能够遵守礼法,维系社会秩序。整首诗简练而深刻,通过对自然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力量和对社会的思考。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姮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圣世贤公子,符节镇名邦。褰帷一见丰表,无语已心降。永日风流高会,佳夕文字清欢,香雾湿兰?。四座皆豪逸,一饮百空缸。指呼间,谈笑里,镇淮江。平安千里烽燧,卧听报云窗。高帝无忧西顾,姬公累接东征,勋业世无双。行捧紫泥诏,归拥碧油幢。
扬州都督开三府,十万强兵猛如虎。骆生长檄魏生谋,大义精忠照千古。山东豪杰望旌旗,蓄缩江淮立霸基。莫指金陵图王气,石梁鸦噪髑髅悲。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山有二石楼。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归耕
少年魂梦到庐山,今日亲游鬓已斑。聊复挥毫吟紫翠,未妨拄颊对孱颜。遥看飞瀑三千丈,近去青天咫尺间。不为白云频属念,应游此地不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