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拂日琼为树,呼我不来那肯过。
不知此花有何好,寒乡日日用亡何。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梅花》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寒乡生活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高门拂日琼为树,
呼我不来那肯过。
不知此花有何好,
寒乡日日用亡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梅花绽放的景象。作者用"高门"来形容梅花的高耸,好似琼树一般。然而,面对这美丽的景色,作者却感到犹豫,不愿意走近欣赏。这种犹豫可能是因为作者身处寒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使他无法全心欣赏眼前的美景。
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疑惑和思考。作者不明白为何这朵花会如此受人喜爱,也不明白寒乡的人们每天都用这种美丽的花来装饰,而自己却无法体会到其中的美好。这种对真实生活与诗意之间的矛盾和无奈,增加了整首诗的深度。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乡愁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梅花作为冬季中的一抹芳香和希望,与作者内心的寒冷和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