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清绝姿,风流似居士。
固宜命斯台,俗子视桃李。
冯时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稜县。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爲《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爲诗。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爲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卷四。
《梅台》是宋代冯时行的一首诗词。它通过描绘梅花的清雅之姿,表达了对高洁品性的赞美和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梅台》
梅花清雅姿,
似居士风流。
尽管世人嗤,
我心定如桃。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梅花的清雅姿态,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性的赞美和对世俗眼光的不屑。梅花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韧的生命力,它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傲然开放,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作者将梅花比作风流的居士,强调其高尚的气质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尽管世人对梅花的高洁不以为然,嗤之以鼻,但作者坚定地相信自己与梅花有着相同的内在品质,心境如同盛开的桃花一样平和安定。
赏析:
《梅台》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性的赞美和对世俗眼光的嘲讽。梅花作为冬季的代表花卉,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即使在严寒的环境中也能绽放出美丽。它被赋予了居士的形象,居士是指过着独立自在、追求自我修养的生活的人。作者以此比喻自己,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眼光的蔑视。尽管世人对梅花和作者的生活态度持不同看法,但作者坚信自己内心的坚定和高尚,与梅花一样,不受世俗眼光的影响。
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追求高尚品性和独立自主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表达了对世俗眼光的不屑和自我肯定的态度。它呈现了一种独立自在的精神境界,鼓励人们坚守内心的信念,追求真善美的生活。这首诗词给人以启迪,让人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追求高尚品质和内心的宁静。
讲习岂无乐,鑽磨未有涯。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皇天老眼定何居,祸酷如公古亦稀。酖毒不令猜叔子,药家谁实死颜畿。人心纵险难清白,世变不磨真是非。毕竟若为书史册,暮江倚徙泪沾衣。
小艇争浮浦,幽人独倚扉。新泥添燕垒,细雨湿莺衣。葚紫桑新暗,秧青水正肥。欣然语邻父,投老得相依。
层层落落影团团,切忌当阳著眼看。直下有无俱不立,白漫漫又黑漫漫。
春来自分菊成坡,秋晚何妨日一过。喜色忽看眉上见,霜华应向掌中多。一枝须索蚁浮甕,三径从教雀可罗。坡下有泉唯可饮,西风吹鬓未应皤。
堂堂延阁老,遗范见期人。孝友传家旧,诗书用力新。人心危易失,圣学妙难亲。原勉思弘毅,求仁可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