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耐寒白如玉,干涉春风红更黄。
若为司花示薄罚,到底不能磨灭香。
香者梅之气,白者梅之质。
以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
我有天者在,一白自不易。
古人重伐木,惟恐变颜色。
大雅久不作,此道岂常息。
诗翁言外意,不能磨灭白。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梅》是一首宋代文天祥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梅花耐寒白如玉,
干涉春风红更黄。
若为司花示薄罚,
到底不能磨灭香。
这首诗词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傲然绽放,花朵洁白如玉,而在春风的吹拂下,花瓣的颜色逐渐变红变黄。作者提到,即使有人试图剪去梅花的花朵,却无法消除它的芬芳。
香者梅之气,白者梅之质。
以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
我有天者在,一白自不易。
这段诗意味深长,表达了梅花的独特之处。作者说,梅花的香气和洁白是梅花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只要有人能够用鼻子嗅到梅花的香气,就能够感受到梅花的美妙。作者自称“我有天者在”,意味着他有一种超越尘世的存在,因此他能够体会到梅花的纯洁之美。
古人重伐木,惟恐变颜色。
大雅久不作,此道岂常息。
诗翁言外意,不能磨灭白。
这段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古人对待梅花的态度的思考。古人非常重视梅花,他们甚至担心伐木会改变梅花的颜色。作者提到,如今大雅的作品已经很少出现,但这种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并没有消失。他说,诗人的言外之意无法被磨灭,梅花的洁白之美也同样如此。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绽放,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作者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纯洁、美丽和坚韧精神的赞美,并反思了人们对待梅花的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人性和艺术的思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孤城度日宛如年,赖有吾人慰眼前。把酒论文方累月,扬鞭别我遽朝天。长才合赴风云会,新渥行沾雨露边。帝里故人如见问,为言衰悴愈皤然。
寂寂秋烟锁碧湾,往年此地有禅关。不神移入龙宫去,一夜风雷吼万山。
子元才望未专城,玉面醪敷且细倾。宠辱尽捐身外事,醺酣聊乐圣之清。分甘亦复怜吾老,饮湿终惭不自营。归去须君传此法,秫田百亩便平生。
十年鳌禁谪仙人。冰骨冷无尘。紫诏十行宽大,白麻三代温淳。天开寿域,人逢寿日,小小阳春。要见神姿难老,六峰多少松筠。
湾头登小艓。惯风生衣香,水湔裙褶。待到重门,纵教携玉腕,尚羞红颊。月姊窥侬,也劝饮深杯稠叠。织女机边,一线秋河,夜凉人涉。早是含情迎接。怕峡雨他山,易沾桃叶。第一相思,是床东袜刬,暗尘潜蹑。旧事凄凉,化梦里双飞蝴蝶。剩有轻绡十幅,曾围秀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