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出於人元即性,在人在我本无殊。
常人未免为私累,上圣之心道与惧。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孟子·善与人同》是宋代诗人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善出於人元即性,
在人在我本无殊。
常人未免为私累,
上圣之心道与惧。
诗词的中文译文:
善良从人的本性中产生,
在人与我之间本无差别。
常人常常为私欲所累,
上圣之心与道亦感到惧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探讨了人性中的善良,并提出善良是与众人本质相连的。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没有人天生优越或劣势。然而,常人常常被私欲所困扰,远离了善良的本性。即使是上圣之人也会因为心中的善良和道德而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意识到人性的脆弱性和善恶之间的挣扎。
这首诗词呼吁人们回归本性中的善良,并警示人们不要让私欲阻碍道德的追求。通过表达人性的共同性,作者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追求善良和道德,同时也提醒人们善恶之间的挣扎是不可避免的。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它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坚守善良和道德,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人性和道德的关注和思考。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知
好山倒合诗人管,新出东岩付此公。略向画图曾半面,石床定许听松风。
客路元来促,春情本自长。送愁谁纳款,遣癖又无方。失性陪飘雪,凋颜自染霜。吟君春雨句,萦拂为牵肠。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自处若素士,不知为贵游。多闻每是正,寡欲更清修。方借望郎重,已深宗国忧。嗟哉事竟尔,乔木委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