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
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孟子·仁者人也》
中文译文:
真正的仁者是人之本质,形体与气质相融合,内含着太极的真理。道即是人的本身,人即是道,因为道本身是没有形体的。
诗意:
这首诗出自宋代陈普的《孟子·仁者人也》。诗中表达了仁者的本质和道的关系。仁者是指那些具有真正仁爱之心的人,他们的本质与形体、气质相融合,内心蕴含着太极的真理。诗人提出了一种观点,即道即是人的本身,人自身即是道。这是因为道本身是超越形体的,它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无形之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仁者和道的关系进行探讨,强调了人与道的紧密联系。仁者在内心体现了道的真理,他们的行为和品质与道相契合。诗中的"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仁者的境界,他们将真和精、形和气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内外合一的境界。
诗人还通过"道即是身身即道"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人与道的一体性。道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思想,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的本质。人自身即是道,意味着每个人都具备体现道义的潜质。这种观点对于人们追求道德和精神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传达了关于仁者和道的哲学思考。它提醒人们要追求仁爱之心,将道融入自己的行为和内心,实现人与道的一体化。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思想观点之一,对于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境界具有启示作用。
袅袅鸣仙佩,盈盈出洞房。盘云高髻子,叠雪绣罗裳。倚柱调鹦鹉,吹箫引凤凰。烟花春日暮,沉醉紫霞觞。
花柳村村奈老何,一春门巷断经过。无绳可系西沈日,有水皆随东逝波。妄想已空骑鹤梦,劳生亦厌饭牛歌。正须秉烛游清夜,转眼兰亭旧永和。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末法无知老比丘,虚空寻缝陆行舟。寒岩可谓心肠毒,写出令人骂不休。
山环湖水水环山,短艇白鸥窗几间。野外更将供给到,饱参著得十僧闲。
栖迟九月锦水行,独过草堂西出城。村树苒苒秋照白,水花漪漪江水明。溪边三重结茅屋,松萝翳羽晚雨清。往来沽酒且有客,胡为奔走不地停。四海纷然霾噎多,我忧岂但白马盟。藜藿未足饱我腹,况又一顷供耕耘。只今骑驴望八极,终日飘飘浪如许。可堪颜色太癯生,忧愁尽如篇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