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涧中水,不入贪夫耳。
茫茫陌上尘,不沾静者身。
静者贵寡欲,贪夫常患贫。
躁进陷邪佞,洁已废大伦。
况当文明时,草泽罗贤人。
行道尚中庸,蠖屈宜求伸。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勉隐者》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潺潺涧中水,不入贪夫耳。
茫茫陌上尘,不沾静者身。
静者贵寡欲,贪夫常患贫。
躁进陷邪佞,洁已废大伦。
况当文明时,草泽罗贤人。
行道尚中庸,蠖屈宜求伸。
译文:
清澈溪水潺潺流淌,却无法触动贪婪之人的内心。
茫茫大道上的尘埃,不会沾染安宁者的身心。
安宁者珍视少欲望,而贪婪之人常常陷入贫困之苦。
急躁进取容易堕入邪恶和奸诈之中,纯洁已然失去了伦理准则。
况且在文明时代,价值观混乱,缺乏真正贤明的人。
行为应当遵循中庸之道,而屈服于虚伪之中是不值得的。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贪婪和浮躁之风气的忧虑,以及对于宁静和中庸之道的崇尚。诗中通过对比潺潺溪水和茫茫大道上的尘埃,揭示出贪婪之人和安宁者之间的差异。作者认为安宁者珍视少欲望,能够避免陷入贫困之苦,而贪婪之人则常常为财富和物质所困扰。
诗中还提到了躁进容易导致邪恶和奸诈,使纯洁的道德准则被废弃。作者对于文明时代的价值观混乱和缺乏真正贤明的人感到担忧,呼吁人们应该坚守中庸之道,不屈服于虚伪和不道德的行为。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贤明和中庸的追求,同时批判了贪婪和浮躁的现象。它提醒人们在繁忙和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正直,坚守真实的道德原则,追求安宁和和谐的生活。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接禄才余岁,为邦近故园。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