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鸿烈冠重兴,庙社依然总燕宁。
今日孝思严陟配,必知深妥在天灵。
王庭(1079~1171)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民瞻。安福(今属江西)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为衡州茶陵县(今属湖南)丞。弃官隐居卢溪(今属湖南),自号卢溪真逸。绍兴十九年(1149)因诗得祸,被贬。二十五年秦桧死,不久得归。孝宗即位,授国子监主簿,后转直敷文阁。王庭的学生杨万里说他的诗率直(《卢溪先生文集序》)。绍兴八年(1138),胡铨因得罪秦桧,被贬,王庭不畏权势,勉励胡铨“男子要为天下奇”(《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后又寄诗,赞扬胡铨“百炼不屈刚为肠”(《胡邦衡移衡州用坐客段廷直韵》),于是得祸。他同情农民,在《寅陂行》中,率直地把老农的话记下来,揭露朝廷兴修农田水利乃“虚名”。他久居农村,有不少清新的作品。不过也有一些诗作模仿黄庭坚格调,承袭他的诗句,缺乏创造。他的文和词在当时也颇有名气。
这首诗词是一首描写明堂侍祠的十绝(绝句)诗。诗人王庭所处的朝代未知。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明堂侍祠十绝》
先皇鸿烈冠重兴,
庙社依然总燕宁。
今日孝思严陟配,
必知深妥在天灵。
译文:
先皇的光烈是国家的重要象征,
皇家祭祀仪式仍在继续。
今天追思先皇,由孝子亲自主持,
必须明白恭敬地奉行,以示对先皇的尊重。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堂(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大殿)的侍祠过程。诗人通过描绘先皇的光荣显赫,以及庙社依然庄严肃穆的场景,突显出对先皇的崇敬和对祭祀仪式的重视。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强调了对先皇的敬意必须要体现在天灵(上天神灵)之前,表达了对祖先和传统的尊重和虔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明堂侍祠的庄重氛围,虽然篇幅短小却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孝道的坚守。诗中的“先皇鸿烈冠重兴”和“庙社依然总燕宁”以及“孝思严陟配”等词句,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祭祀仪式的盛况和庄重的氛围。最后两句则强调了长辈与后人之间的血脉情感和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整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尊敬祖先、重视孝道的价值观念。它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先的深厚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尊重先辈、尊敬神灵,以保持社会团结和文化价值的传承。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千峰万峰翠入门,一树两树啼断猿。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芍药未花春未老,客来到此倒芳樽。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结发为飞骑,相从霍冠军。征南诸将士,枯骨论功勋。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水断新洲添五里,客寻旧路却重行。江车自转非人蹈,沙碓长舂彻夜鸣。畴昔稚桑今秃树,如何白发不教生。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