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暮春》

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暮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安石。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山吹雨送残春,
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
故应随水到江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暮色时的景象。北山上吹来的细雨伴随着残余的春天渐渐离去,而南涧的晨曦之中,绿色映照着人们的身影。诗人感慨昨天还看得到杏花的美景,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这些杏花很可能已经随着水流漂到江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转瞬即逝和人事的无常。北山上的雨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而南涧的绿色代表着新的季节的到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人类的命运与季节的变迁相结合,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的主题。

诗中的北山和南涧是具体的地点,但同时也具有象征意义。北山代表着春天的结束,而南涧则代表着春天的开始。这种地点的选择使得诗中的景象更加具体而又充满意象力。

诗的最后两句"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怀念。杏花是春天的象征之一,诗人在昨天还能欣赏到杏花的美丽景色,但现在却无法再见到了。诗人猜测这些杏花可能已经随着水流漂到江滨,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短暂和流逝。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作者对光阴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受。同时,诗中的意象和隐喻也赋予了诗歌更深层的意义和思考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初夏杂咏》

    昔日江湖上,飘然无定居。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岂知牙齿落,送老一茆庐。

  • 《贺监湖上》

    万顷平湖一苇杭,此归喜似贺知章。上恩赐与西湖曲,遂老吾家归照堂。

  • 《丁卯上元灯夕》

    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

  • 《乙卯宿清泉寺》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 《自和山房十咏》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 《大渡河鱼甚美皆巨口细鳞鳜也本草以鳜为石桂》

    小跃水泉玉不如,细生仍得芼春蔬。莫将北海金虀脍,轻比西江石桂鱼。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