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木芙蓉》

露冷红酥不带愁,湘兰楚菊共清修。
灵均死去无人问,閒却沧江一片秋。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木芙蓉》是宋代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露冷红酥不带愁,
湘兰楚菊共清修。
灵均死去无人问,
閒却沧江一片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美的景象。诗人以花卉为媒介,表达了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相互关联和对比。在这个景象中,有冷露覆盖的木芙蓉,没有一丝忧愁;有湘江的兰花和楚国的菊花,它们一同修剪得幽雅清秀。然而,诗人提到了一个名叫灵均的人物,他已经去世,但却没有人来问询。最后一句描述了一片秋色沉寂的沧江,给人一种宁静而凄凉的感觉。

赏析:
《木芙蓉》以典型的宋代修辞手法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句以"露冷红酥"形容木芙蓉花朵,暗示着寒冷的秋天。与此同时,诗人通过"不带愁"的描述表达了花朵的宁静和超脱。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湘江的兰花和楚国的菊花,它们修剪整齐,共同享受清净宁静的修养,展示了古人对修身养性的追求。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转变了情感。他提到了一个人名叫灵均的人物,他已经去世,却没有人关心他的离去,突显了人事如梦、无常不定的现实。最后一句以"閒却沧江一片秋"作结,通过沧江的景象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给读者留下一种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对花卉和人事的对比,折射出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思索。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转折,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和感染力。

  • 《用韵答宝叶》

    蒲团出定入玄微,尽是山间林下诗。安得远公陪一笑,朗吟同过虎溪时。

  • 《盛山十二诗·流杯渠》

    激曲萦飞箭,浮沟泛满卮。将来山太守,早向习家池。

  • 《赠曹延》

    混然天性本天成,何必拘泥守意城。识破鸢飞鱼跃事,自知万物不离诚。

  • 《寄张襄州》

    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故家遗俗应多在,美景良辰定不空。遥忆习池寒夜月,几人谈笑伴诗翁。

  • 《送从弟赴上都》

    车骑秦城远,囊装楚客贫。月明思远道,诗罢诉何人。

  •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知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