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共怜花月满。
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
一唱鸡声千万怨。
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木兰花(般涉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们共同怜悯花和月充满了人们的情感。花美月圆,而人们却散开了。欢乐的情感随着远云空飘散,过去的事情如同幽梦一般消散。草木争相绽放红色,映照出混乱的影子。一声鸡鸣中包含了千万的怨恨。任凭时间过得再慢,也不能再增加多少长久。我们何时才能抬头去看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花和月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共同怜悯的情感。诗中描述了花美月圆的景象,但人们却散开了,这可能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疏离。欢乐的情感随着远离而消散,过去的事情如同幽梦一般破碎。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更迭的感慨,暗示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遗憾。
诗中提到的草木争春和红色影子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中的蓬勃生机和繁荣景象。一声鸡鸣包含了千万的怨恨,可能指向人们的不满和愤慨,暗示了社会环境的不公和矛盾。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疑问,他提出了一个反问句,问自己何时才能抬头去看看,似乎在探讨人们是否应该抬起头来,正视现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花月景象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折射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岫云休怪此行徐,出处家风本俗如。当任宣尼无俟驾,肯辞孟子范驰驱。如金岁月人奔竞,似玉行藏我卷舒。极目冥鸿挥绿绮,忘情鱼鸟尽江湖。
王郎天下士,中和自生禀。澹然初无营,见者辄敛衽。幕中资婉画,处事极精审。与人如恐伤,律己渊冰懔。深恐马骇舆,要使鸮食葚。一寸忧国心,几年不甘寝。此意大未酬,退静若已甚。使之行所学,庶几人奠枕。向来孰间之,未免斯立噤。川泳而云飞,赖有东阳沈。露章极推毂,分韵
剑刃翻身犹是钝,屋头问路太无端。楚鸡不是丹山凤,何必临风刷羽翰。
鸣不择上林,栖不依华屋。雄飞各呼雌,翩翩自相逐。渴饮野田水,饥啄野田粟。一饮一啄能几何,慎勿远飞投网罗。君不见金笼老鹦鹉,向人空作闲言语。
老来已谢著书忙,但向清游访睡乡。寄语深师与包叟,可无客枕假云堂。
绿树覆沧浪,高斋敞夕阳。鸟殊闻法曲,花故忆明妆。碧酒衔风急,清琴拂水长。况逢岩壑侣,同醉白云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