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时宛转饶风措。
莺语清圆啼玉树。
断肠归去月三更,薄酒醒来愁万绪。
孤灯翳翳昏如雾。
枕上依稀闻笑语。
恶嫌春梦不分明,忘了与伊相见处。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诗词:《木兰花令》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歌时宛转饶风措。
莺语清圆啼玉树。
断肠归去月三更,
薄酒醒来愁万绪。
孤灯翳翳昏如雾。
枕上依稀闻笑语。
恶嫌春梦不分明,
忘了与伊相见处。
中文译文:
歌时宛转饶风措。
莺语清圆啼玉树。
断肠归去月三更,
薄酒醒来愁万绪。
孤灯翳翳昏如雾。
枕上依稀闻笑语。
恶嫌春梦不分明,
忘了与伊相见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忧愁之情,并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象和情感细节,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和爱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以“歌时宛转饶风措”开篇,意味着诗人的心情随着歌声的旋律而悠扬起伏。接着,莺鸟的歌声在清澈的空气中回荡,仿佛它们在玉树上啼鸣。这里的莺语清圆,形容莺鸟的歌声悦耳动听,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诗词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忧愁。他的心思回到了断肠归去的时刻,即在深夜的三更时分,他独自归来,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思念。在饮了一些酒后醒来,他仍然沉浸在无尽的忧愁之中,万种烦恼纷至沓来。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主人公独处的情景。他躺在枕头上,昏黄的孤灯下,仿佛被一层薄雾所笼罩。他依稀听到床上传来的笑语声,但已经无法分辨出是他爱人的声音还是春天的幻想。他甚至渐渐忘记了与爱人相见的地方。
整首诗词以忧愁和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离别带来的痛苦和困惑。诗人运用了音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词凭借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离别和爱情的深情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周邦彦的才华和艺术境界。
卷衣上马去駸駸,檐雨飘零楚客心。归路渐惊红叶老,旧山已落白云深。庄鹏聊欲辞沧海,越鸟终须忆故林。初启松阡青未合,岭头一望一沾襟。
射蛇戏马老刘郎,不为乾坤減战场。三径寒华空怅望,閒居无酒对重阳。
最爱山居养性灵,空山为几翠为屏。乱峰雨过云犹合,小洞春深草更青。对月谩题招鹤咏,临池长写换鹅经。兴来还解吹箫管,有约离人夜半听。
投晚钟公渡放船,急流送我转千山。群犀戏浴江含石,饥雁悲鸣橹下滩。吟骨欲投鱼腹葬,梦魂那许蝶身闲。可怜八尺奇男子,不作当年跛足看。
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一任夜五月,何妨天不春!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只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
日烈花休树结阴,红牙贪调万黄金。伯松不学陈遵饮,为识鸱夷是酒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