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淮旷望,迥萧洒、绝纤尘。
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
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
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
望断衡门。
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苹。
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木兰花慢》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秦观。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过秦淮旷望,迥萧洒、绝纤尘。
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
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
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苹。
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诗意和赏析:
《木兰花慢》以秦淮河畔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描述了秋天的秦淮河,河水清澈,景色宜人。诗人乘船行至秦淮河上,远离尘嚣,享受宁静和自由。他喜欢清新的景色和微风中蛩蛩的鸣叫声,吟咏诗词,把自己沉醉在这舒适的环境中。他感叹政治的冷淡,认为秋天的景色已经变得平淡无奇。他说千古行人都有遗憾,而这些遗憾都应该传达给今人。诗人望着衡门的渔村,看着芦苇和岸边凋谢的蓼花,汀边减少的苹果树,感到一种凄凉和无奈。站在高处,眼前是千嶂重叠,景色黯淡,这里的景色已经没有感动人心的力量。然而,月亮却了解人们的思念之情,它在黄昏时照亮了楼上。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诗人秦观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政治冷淡和对过去遗憾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意境,将自然景色和人情思念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了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感受。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