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绦约束琼肌稳。
拍碎香檀催急衮。
垅头呜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
美人才子传芳信。
明月清风伤别恨。
未知何处有知音。
长为此情言不尽。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诗词:《木兰花》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红绦约束琼肌稳,
拍碎香檀催急衮。
垅头呜咽水声繁,
叶下间关莺语近。
美人才子传芳信,
明月清风伤别恨。
未知何处有知音,
长为此情言不尽。
中文译文:
红色的绸缎束缚着她娇美的肌肤,
拍碎了檀香,催促她急忙穿上衣裳。
山坡上传来咽喉哀鸣的水声,
在树叶下,间或传来鸟儿亲近的鸣叫。
美人和才子传递着深情的书信,
明亮的月光和清风伤害着离别的心情。
不知道何处有一个知音,
这种情感久久地无法言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被红色的绸缎所束缚,展现出琼美的肌肤。她匆忙穿上衣裳,破碎了檀香,象征着她被迫离去的悲伤。诗中描绘了一个湍急的溪水的声音和树叶下鸟儿的鸣叫,这些环境细节增加了情感的层次和真实感。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美人和才子之间通过书信传递着深情,明亮的月光和清风成为离别时的伤感因素。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向往,想要找到一个能理解自己情感的人。然而,这种情感是如此深沉,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
《木兰花》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离别的伤感,展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和复杂性。整首诗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溪山昨日风雨来,溪上船子冲潮回。白鸥微茫度岛屿,绿树恍惚迷尘埃。烟昏气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倾颓。壶公画里何悠哉,写此世外之蓬莱,弱水不渡良可哀。
余生本羇孤,自少已非壮。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怅。误蒙三圣知,贪得过其量。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惟余服德义,久已慕恬旷。矧亦有吾庐,东西正相望。不须驾柴车,自可策蔾杖。坐惊颜鬓日摧颓,
学书乃一乐,人或罕知趣。而我欲成癖,矻矻了朝暮。天资苦凡弱,师法非早悟。目力又已衰,怳若在烟雾。虽然日数纸,就视辄自恶。旁人谬怂惥,定未识佳处。右军固神品,大令亦体具。嫡传张与颜,尚未肯怀素。颇怪近世评,似为米老娱。雄奇在风骨,隐括须法度。安得再少年,令我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士要飞腾及黑头,肯来挥麈试同谋。已携荷叶招欢伯,莫笑花枝欠杜秋。老我余年思钓渭,诸君他日合封留。胸中器度须深阔,江汉方行万斛舟。
猧儿弄暖缘阶走,花气薰人浓似酒。困来如醉复如愁,不管低鬟钗燕溜。无端心绪向天涯,想见樯竿旛脚斜。槐阴忽到帘旌上,迟却寻常一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