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山之上,登之复隐山。
每过深树下,常见一僧还。
醉怯春风丽,游同夜月闲。
可怜荒冢竹,碧血总成班。
《木末亭》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郭昭。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亭子在山的顶峰,攀登山顶又隐藏于山中。每当经过深树下,常常能见到一个僧人回来。醉酒时怯懦的春风如此美丽,游玩时与夜晚的月光一同闲逛。可怜那荒废的墓地上的竹子,碧色的血液都聚成了一团。
诗意:
《木末亭》描绘了一个亭子坐落在山顶上的景象。诗人在攀登山峰时,发现了这个亭子,它隐藏在山的深处。每次经过亭子附近的树下,都能看到一个僧人正在回返亭子。诗人描绘了春风和夜月的美丽,表达了游玩时的愉悦心情。然而,诗中也提到了一个荒废的墓地,墓地上的竹子仿佛流淌着碧色的血液,给人以凄凉之感。
赏析:
《木末亭》通过描绘山顶亭子、春风、夜月和荒废的墓地等元素,构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景象。诗人以山顶亭子为中心,展示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亭子隐藏于山的深处,似乎是一个僧人修行的安静之地。诗人在攀登山峰时,每次经过亭子附近的树下,都能看到僧人回来,暗示着诗人与僧人的相遇与交流,使得整个景象更具生动感。
诗中的春风和夜月以及诗人的游玩,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丽与诗人的愉悦心情。诗人用"醉怯"来形容春风,既表达了春风的美丽,又突显了诗人在春风中的陶醉之情。夜晚的月光与春风相伴,使得诗人的游玩更加愉悦,与自然融为一体。
然而,诗中的荒废墓地和血液成班的竹子,给整个景象带来一丝凄凉之感。墓地象征着逝去的岁月和死亡的存在,而碧色的血液则暗示了墓地中蕴含的悲伤和痛苦。这种对生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使得整首诗词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木末亭》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生死和时光流转的思考,构建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与感悟。
泉喷声如玉,潭澄色似空。练垂青嶂上,珠泻绿盆中。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风。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
万乘凄凉蜀路归,眼前朱翠与心违。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道家门户,寂淡清虚好。荣耀矜夸自无扰。向午窗、披玩道德南华,除此外,闲弄丝桐一操。秋光未老。锦树屏山绕。适性携筇任登眺。对茫茫鲸海,触目琉璃,天一色、何必搜穷密妙。待他年、功满化飞仙,越烟浪云涛,直趋蓬岛。
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独坐无聊日已西,忽经蒜岭过渔溪。一枝何处空归去,却整行装羡鸟栖。
卷帆江皋日西斜,散步聊纵腰脚麻。有鼋如箕谁所得,绳贯四足尚喘呀。偶然相值不忍去,倚杖却立空咨嗟。客囊虽云甚羞涩,数金何惜死可赊。破筐解缚置池上,初犹不动如磔蛙。舟人共观各呼舞,稍稍有力能爬沙。须臾一跃不复睹,去侣蛟鳄朋鱼虾。隣翁又传可愕事,宜志简牍懲凶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