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牧童》

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作者介绍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歷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爲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謚元公,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爲底本,校以清干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牧童》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风吹着牧童放牛上长坡,
谁能理解这阿童的乐趣之多。
归途上转过牛背鞭子,
笛声吹奏出太平时代之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东风吹拂下带着牛群放牧的场景。牧童的欢乐和乐趣无法被他人所理解,他们在自然的怀抱中自由自在地奔跑。当他们驱赶着牛群归家时,牧童吹奏的笛声唤起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牧童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纯真的赞美,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以下是赏析的几个要点:

1. 自然与纯真:诗中的牧童代表了自然和纯真的力量,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放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们的乐趣和欢乐无法被世俗所理解,展示了天真纯朴的生活态度。

2. 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诗中的笛声吹奏出太平时代的歌曲,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平、安宁的向往。这种向往体现了周敦颐对社会和谐与人们安居乐业的渴望。

3. 表现技巧: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牧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奔跑,与社会的繁杂相比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笛声吹奏出太平时代的歌曲,使诗中展示了理想化的社会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牧童与自然的和谐、纯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通过这些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和对自然纯真之美的称颂。

  • 《春从天上来(鹤鸣奉旨)》

    王土平平。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诸天。有流霞洞焕,映黍珠、徐下空玄。绝形言。见千真拱极,万气朝元。当时鹤鸣夜半,感真符宝篆,特地清传。碧湛龙文,红凝龟篆,绛衣舞鬣蹁跹。计功成果就,无真教、郭景飞仙。已千年。亘灯灯续焰,光朗无边。

  • 《纟互云诗八首次韵》

    抹月涂风画有声,等闲人见也愁生。听莺桥下波仍绿,走马台边月又明。芳草路多人去远,梅花春近鸟衔争。残更亡寐难同梦,为雨为云只自行。

  • 《临安访古·净土寺 (东坡作杭倅,行部过》

    祥符额赐海会寺,四百年来弹指过。试问竹林桥下路,往还曾见几东坡。

  • 《杜架阁》

    昔趋魏公子,今事霍将军。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黄沙扬暮霭,黑海起朝氛。独与君携手,行吟看白云。

  • 《杨叛儿》

    哀怨杨叛儿,骀荡郎知否。香死博山炉,烟生白门柳。

  • 《菊花新》

    对月无何添雅致。丛绿花黄偏有异。正是遇重阳,霜露冷、宜呈祥瑞。清香覆我如言志。害风来、且休攀视。应共到蓬莱,琼筵上、众仙颁赐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