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牧童》

栉发吹松阴,坦腹睨岩石。
细雨整短蓑,斜阳擫长笛。
采花艳两髻,挟草暖双腋。
款款跨牛归,苍山暮烟碧。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牧童》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牧童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栉发吹松阴,
梳理头发,吹拂松树的阴凉。
坦腹睨岩石。
赤膊着躯干,凝视着岩石。

细雨整短蓑,
轻细的雨滴整理着他的短蓑衣。
斜阳擫长笛。
斜阳下手指拨动长笛。

采花艳两髻,
采摘鲜花装饰着他的两髻发髻。
挟草暖双腋。
怀抱着草束取暖,双腋温暖。

款款跨牛归,
慢慢地骑着牛回家。
苍山暮烟碧。
苍山中央夕阳下的烟雾苍茫。

《牧童》通过对牧童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相融的景象。牧童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他们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诗中的牧童悠然自得,不受世俗束缚,他们适应着自然的变化,与风景融为一体。牧童的形象表达了自然的纯朴和宁静,他们的自由自在也在诗中得以体现。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牧童与自然相伴的美好景象。牧童悠闲地吹拂着松树的阴凉,凝视着岩石,与自然相互交融。他们穿梭在雨中,细细地整理着衣物,用悠长的笛声与斜阳相伴。采花、挟草,展现了牧童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最后,他们慢慢地骑着牛归家,苍山中央的夕阳与烟雾映衬出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赞美。它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与宁静,以及牧童纯朴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细节的描绘,诗人艾性夫创造了一个美丽的田园景象,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 《輓霞溪高县丞二首》

    公家原在洪崖宅,自是洪崖向上人。嗜酒一生真简淡,风标八袠更精神。纷纷偶厌人间事,去去归寻洞里春。朱绂只今无觅处,但余佳句镇长新。

  • 《题峰顶寺》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闲。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 《萤蚁》

    萤微化因草,蚁聚国于槐。缪析封侯爵,僭为思子台。九泉谋蛰处,十月有霜来。穹壤大如许,尔曹小矣哉。

  • 《竹》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 《御沟新柳》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