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
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
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
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南池荷花》是唐代诗人羊士谔的作品,描绘了南池中盛开的荷花景象。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荷花的美丽和香气来表达诗人的赞美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助荷花、蝉声、红花等自然元素,将自然界的美妙与人生情趣相结合。
诗中的第一句“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描绘了蝉声嘈杂和芙蓉盛开的景象,给读者带来了一个热烈、喧嚣的画面。第二句“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则表达了红花的鲜艳和芳香,超越了湘沅地区的美景。
接下来的两句“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表达了作者在自己的庭院内欣赏荷花的心情,荷花的美丽和香气给诗人带来了舒适和愉悦。诗人只是自己享受这美景,不言说秾李(指他的伴侣)的心情。
整首诗以荷花为载体,通过描绘其色彩、香气和美丽,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诗歌流畅自然,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快乐。同时,诗歌中也透露出一丝寂寞之感,表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的时刻,也有一些无法与他人分享的忧伤。
长亭今古道,水流暗响,渺渺杂风沙。倦游惊岁晚,自叹相思,万里梦还家。愁凝望结,但掩泪、慵整铅华。更漏长,酒醒人语,睥睨有啼鸦。伤嗟。回肠千缕,泪眼双垂,遏离情不下。还暗思、香翻香烬,深闭窗纱。依稀看遍江南画,记隐隐、烟霭蒹葭。空健羡,鸳鸯共宿丛花。
故里千帆外,深春一雁飞。干名频恸哭,将老欲何归。未谷抛还忆,交亲晚更稀。空持望乡泪,沾洒寄来衣。
饱食无功媿汗青,灯前顾影叹伶俜。马衰犹养疑知路,龟久当捐为不灵。腰下徒夸绶若若,镜中何止发星星。石帆回首初非远,要及清秋斸茯苓。
寒灯耿幽暮,虫鸣清夜阑。起行望青天,明月在云端。美人隔千里,山河淼漫漫。玄云翳崇冈,白露雕芳兰。愿以绿绮琴,写作行路难。忧来无和声,弦绝空长叹。
但诵吴越吟,未识王郎面。吴江枫冷秋鸿飞,可怜词客异乡县。会闻王郎能游五岳颠,又闻王郎手投白璧挥金钱。有酒但抱胡姬饮,赤身披发王公前。平生意气盖吴越,健翮凌天耸大鹘。昆仑匹马踏白云,洞庭孤舟钓明月。我也豪歌卧雪庐,何时尊酒论文初。短歌寄尔遥相忆,此是刘生尺素
东风阑槛两三亭,游人步晚晴。蜂回蝶转得能轻。忽然春意生。花未老,酒须倾。劝君休独醒。古来我辈最钟情,举头百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