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筇挂起一旬强,剪剪春寒到柳塘。
白发不公欺老我,偏於闲处引风霜。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南坡口号十八首》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枝筇挂起一旬强,
剪剪春寒到柳塘。
白发不公欺老我,
偏於闲处引风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老人在南坡口号的环境中的景象。诗中描述了春寒时节,老人架起一支竹竿,剪下柳条来,然后来到柳塘边。他的白发不受待见,被人们欺负,他只能孤独地在闲散的地方引起风霜。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老人在南坡口号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孤独和辛酸。诗中的枝筇和春寒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老人剪下柳条来,不仅是为了找点生活的乐趣,也是为了在寒冷的春天中寻求一丝温暖。然而,他的白发却遭到不公对待,被人们欺负。诗人以此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对老年人境况的关切。
诗中的“偏於闲处引风霜”,表达了老人无奈的心情和他在孤独中面对风霜的坚强。这种孤独的形象和执着的精神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老年人处境的思考和关怀,同时展示了他对社会不公和艰难生活的批判。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老人在南坡口号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老年人困境的关切,以及对孤独和坚强精神的思考。它让人们对生活中的辛酸和不公有所反思,也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东南有华屋,结构清江濆。规橅百年远,庭宇无纤氛。前林艺杞梓,后圃植兰荪。嘉宾日还往,门户生精魂。虽惭北第壮,犹能植乾坤。主人遗后意,岂欲徒饱温。相斯大此屋,传世垂无垠。人事一朝异,祖训成仇冤。奸柰窃其柄,良朋中路捐。殖贷以自封,顾笑以为欢。耳目就聋塞,谁其
不见汤师久,病眠时序深。忽惊朱夏过,真负碧云吟。他日虎溪约,同时凤阙心。未论应去住,杖屦且相寻。
饱看七宝山头月,惯听三茅观里钟。
伯姊真贤妇,闺门行可师。虽从合拊礼,似欠悼亡诗。壁已空遗挂,碑谁补色丝。嗟呼保及矣,托此识余悲。
大道无形,难言难说,世人不晓其根。不凭清净,数墨强寻文。若是只凭经典,世间有、多少能人。都成道,九天之上,塞满玉皇庭。何须开辩利,休穷周易,罢讲黄庭。真清真净,心上要无尘。自有神仙提契,恁时节、得赴玄门。幽微处,逍遥快乐,终日罗哩*。
野水青山非昔祠,奠觞那得计醇醨。抛梁有咏谁其续,除却灵均世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