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南藤色似朱,拄行阶砌胜人扶。
会须将入深山去,倚看云泉作老夫。
裴夷直,唐诗人。字礼卿。吴(今苏州)人,郡望河东(今山西永济)。宪宗元和十年(815)登进士第,任右拾遗。
大和八年(834),王质出任宣歙观察使,召夷直与刘蕡、赵晰等从事,皆一代名流。文宗时,入朝为左司、吏部两员外郎,迁中书舍人。武宗立,出为杭州刺史,又贬为驩州司户参军。宣宗时,历任江、华二州刺史,后又复入为兵部郎中。大中十年(856)授苏州刺史,次年转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官终散骑常侍。夷直有诗名,其诗多为绝句,内容以感怀酬赠之作为多。《全唐诗》录存其《献岁书情》、《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观淬龙泉剑》等诗五十七首,编为一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全唐文》录存其文一篇。
诗词《南诏朱藤杖》是唐代诗人裴夷直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节南藤色似朱,
拄行阶砌胜人扶。
会须将入深山去,
倚看云泉作老夫。
诗意:
这首诗描写的是南方的藤蔓,它有六节,颜色鲜红如朱。诗人手拄着南藤杖行走在石阶上,比身边的其他人仗着他这根藤杖更加娴熟矫健。他计划去深山中,倚着自然的云和泉水过上宁静安详的老年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南藤的美丽与红色,给人一种充满诗意的感觉。南藤作为一个意象,代表着自然之美和深山的宁静。诗人手拄南藤杖,是他随身的伴侣,也是他在世间行走所依靠的东西。他通过拄杖行走,展示了自己的熟练和灵活。而他计划去深山中遁世,倚靠云和泉水过上宁静自在的晚年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宁静的向往。整首诗很好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对深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传达了一种写意、豁达的心境。在文化传统中,深山被赋予了清净、宁静、与世隔绝的含义,正体现了诗人对闲适宁静人生的追求。
裴夷直是唐代文人,他的诗作多言情写景,笔触简练、意境深远。《南诏朱藤杖》以简约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诗人追求纯净、宁静生活的心愿。整首诗有一种落拓放浪不羁的风格,让人感受到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通过写南藤杖和深山的意象,诗人融入了自然,使得整首诗既有现实的情感又蕴含哲理。这首诗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近。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