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青秋预恐贫,岂堪时序过来频。
待梅沽酒无多日,隔腊看春只并邻。
俗薄连墙成异县,时难佳节是萧辰。
望云还卜中兴日,溅泪乾坤一小臣。
冯时行(?~一一六三),字当可,号缙云,壁山(今四川璧山)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江原县丞,知眉州丹稜县。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以政优召对,因反对和议,出知万州。十一年,又因不附秦桧免官,遂居缙云山中,授徒讲学。桧死,二十七年起知蓬州,二十九年,知黎州,三十一年,知彭州(《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二○、一四二、一七六、一八二、一九二)。擢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官。有《缙云集》四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已散佚,明嘉靖中李玺刊爲《缙云先生文集》四卷,卷一至三爲诗。事见《缙云先生文集》附录宋蹇驹《古城冯侯庙碑》,《宋史翼》卷一○有传。 冯时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缙云文集》爲底本,校以清赵氏小山堂抄本(简称小山堂本,藏北京图书馆)。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卷四。
《南至即事》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担忧,表达了他对贫困的忧虑和对节令逝去的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了"青秋",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老去的担忧。他担心时光的流逝会使他变得贫困无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担忧变得更加强烈。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对节令流转的感叹。他提到了梅花和酒,暗示了岁月的变迁。他认为不久之后就要喝光酒,而等待梅花开放的时候只能看到隔邻的景色。这里的梅花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美好和希望,而诗人却感到时光的限制,无法享受更多的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揭示了社会的浮薄和时代的艰难。他说俗世的风气如此浅薄,甚至将连墙之间的人们隔离成了陌生的异县,而良辰美景也难以得到欣赏。这里诗人通过对社会状况的揭示,表达了他对时代的失望。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希望能看到国家的兴盛,但却只能在痛苦中流泪,作为微不足道的小臣,无法改变大势。
整首诗以时光流转为主线,通过描绘诗人个人的担忧和对社会时代的观察,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命运无常的思考。诗人以自己微小的存在对比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忧虑和无奈。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时代和人生意义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季唐兵柄由中尉,先汉铜山赐弄臣。不是银台批敕手,北司将谓国无人。
洛桥风暖细翻衣,春引仙官去玉墀。独鹤初冲太虚日,九牛新落一毛时。行开教化期君是,卧病神祇祷我知。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溪山雪月两佳哉,宾主谈锋夜转雷。犹言不见戴安道,为问适従何处来。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谁家促席临低树,何处横钗戴小枝。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
万古龙门一旦开,无成甘死作黄能。司空定有匡尧术,九载之前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