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
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
观里栽桃,仙家种杏,到处成疏隔。
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
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
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
寄驿人遥,和羹心在,忍使芳尘歇。
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诗词:《念奴娇》
作者:朱敦儒(宋代)
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
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
观里栽桃,仙家种杏,到处成疏隔。
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
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
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
寄驿人遥,和羹心在,忍使芳尘歇。
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
中文译文:
见到梅花,她惊讶地笑了,问我经过了多少年,身在何处,收藏了多少芬芳。
她的语气像是愁苦,但她却问我,为何红尘中久作客。
在观里,桃树生长,仙人家中种植了杏树,到处都成了隔阂和疏离。
千林万木无伴侣,我淡然独自傲立在霜雪之中。
我与管领春回的人相比,像是雄蜂与雌蝶争夺孤立的标志。
这并不是没有情感,我知道经历了多少凄凉的风月。
我寄给驿站的人已经远去,我的心仍然在煮着羹汤,我忍不住让芳尘停歇。
东风寂寞无声,可怜的是谁来攀折它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念奴娇》是朱敦儒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在红尘中久作客的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诗中通过描写梅花、桃树、杏树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疏离和孤独感。梅花的笑容和问题引发了作者对自己在红尘中漂泊久远的思考,让他感叹自己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他与春天归来的人相比,感到自己孤独而无依无靠,如同雄蜂与雌蝶争夺标志一般。作者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并非无情,他深知红尘世界中所经历的凄凉风月。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东风的怀念和对纷乱世事的疲倦。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矛盾情感,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展示了离散和隔阂的主题。它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红尘世界的疲惫,展现了人在尘世间的苦闷和追求超脱的愿望。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沉思和共鸣的空间,是一首具有艺术魅力的宋代佳作。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