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萍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念奴娇》是宋代文学家朱敦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萍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中文译文:
夜晚的凉意宜人,黄昏时人们静谧,风儿吹拂着浮萍和落叶。
是谁让秋天的声音穿越细柳,初次听到寒蝉的悲凉。
采摘芙蓉花,重重熏染着沈水,暗中香气交融入彻底。
轻拂冰冷的席褥,独自躺在小床上,明亮的月光照耀着。
年老后应该避免多情,却因为风景如画,愁肠更加缠绕。
可惜美好的夜晚无人相伴,枕边的兰花被虚设。
时而转身无眠,起身闲步,露水中的草时隐时现。
银河向西流去,画楼的残角发出哀怨之音。
诗意和赏析:
《念奴娇》描绘了一个黄昏的情景,以及诗人对于逝去的美好时光的忧伤和无奈。诗人描述了黄昏时分的宁静和凉意,风拂过水面上漂浮的萍叶,秋声穿过细柳,寒蝉的鸣叫令人感到凄凉。诗中还描绘了夜晚的美景,如采摘芙蓉花、冰簟上明亮的月光等。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年老后孤独和多情的忧虑,虽然周围的风景如此美好,但愁肠更加缠绕。诗人感叹美好的夜晚无人相伴,兰花只是虚设在枕边,自己时而辗转难眠,时而起身散步,眼中的露水显现与消失。最后,诗人以银河西去和画楼残角呜咽的描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增加了诗词的哀怨之情。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悲凉的情感展示了朱敦儒独特的诗境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感叹和思考。
船成莫厌野人过,久欲从公具钓蓑。积雨晴来湖面阔,残花落尽树阴多。新营小店皆依柳,旧有危亭尚隔荷。所恨前峰含暝色,不然和月宿烟波。
离宫秘苑胜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
高人本爱水云乡,揽辔登车未免忙。连岁已陪徐孺子,今年更访贺知章。近家上冢情何限,寻壑经丘兴更长。只恐便归清禁去,稽山未必得徜徉。
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即入簿书丛里去,少留欹枕听黄鹂。
卖药不二价,买书甘一贫。谁於无妄世,完此不赀身。酒熟狂连月,花香走四邻。因思少年事,默默自沾巾。
新为父子须还爱,分属君臣合用钦。细算天心无负我,我生犹有负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