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知金马客,时梦碧鸡坊。
冰雪消残腊,烟波写故乡。
鸣銮自容与,立马久回翔。
乞与三韩使,新图到乐浪。
(时高丽使在都下,每至胜境,辄图画以归。
)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凝祥池(一作:奉和凝祥池)》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凝祥池(奉和凝祥池)
似知金马客,时梦碧鸡坊。
冰雪消残腊,烟波写故乡。
鸣銮自容与,立马久回翔。
乞与三韩使,新图到乐浪。
译文:
看似认识金马的客人,时常梦见碧鸡坊。
冰雪融化了残留的腊月,烟波中勾勒着故乡的景色。
鸣銮自豪地昂首,马儿长时间地徘徊翱翔。
请求与三韩的使者交换,新的图画送到乐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和艺术的赞美。
首先,苏轼通过描绘金马客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金马客可能指的是驰骋在边塞的勇士或旅行者,他们的身影常常在苏轼的梦中出现,让他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乡。
接着,诗中描绘了冰雪融化的景象和烟波中勾勒出的故乡风景,这些景色勾起了苏轼对家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冰雪消融了腊月的残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新的开始。烟波则是对故乡河流的描绘,通过这些景色的描绘,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和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自身的自信和对艺术的追求。他自豪地说,他的声音能自鸣銮(古代君王出行用的车辆),马儿长时间地徘徊翱翔。这里可以理解为苏轼在文学创作中的自信和自豪,他的声音和才华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到表达和展示。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艺术交流和创作的渴望。他希望能与来自三韩(指高丽、新罗、百济,即朝鲜半岛的古代国家)的使者交换艺术作品,以此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新的创作构思。乐浪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地名,也象征着远方和未知的新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充满了苏轼对故乡的眷恋和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然景色和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苏轼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更广阔世界的《凝祥池(一作:奉和凝祥池)》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凝祥池(奉和凝祥池)
似知金马客,时梦碧鸡坊。
冰雪消残腊,烟波写故乡。
鸣銮自容与,立马久回翔。
乞与三韩使,新图到乐浪。
译文:
看似熟悉金马的客人,时常梦见碧鸡坊。
冰雪融化了残存的腊月,烟波描绘着故乡。
鸣銮自豪地昂起,马儿长时间徘徊回翔。
请求与三韩使者交换,新的图画送到乐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景色和艺术的赞美。
首先,苏轼以金马客的形象,暗示着他对旅行者或边塞勇士的羡慕和思念之情。那些金马客的形象经常在他的梦境中出现,让他更加思念远方的故乡。
其次,诗中描绘了冰雪融化和烟波的景象,这些景色勾勒出了他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融化的冰雪象征岁月的流转和新的开始,而烟波则描绘了故乡的河流景色。通过这些描写,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和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自己的自信和对艺术的追求。他自豪地说,他的声音能够自鸣銮(古代君王出行用的车辆),马儿长时间地徘徊回翔。这可以理解为苏轼对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自信和自豪,他的声音和才华能够自然地表达和展示出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艺术交流和创作的渴望。他希望能够与来自三韩(指高丽、新罗、百济,即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的使者交换艺术作品,以此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新的创作构思。乐浪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地名,也象征着远方和未知的新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充满了苏轼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然景色和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苏轼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平时莲实吾羊枣,日饫甘寒不自疑。病恐伤生来源事,居多节口甚婴儿。舌融沆瀣诗能说,手掬珠玑我属思。对酒移风劳想像,静看千柄泛前池。
赤脚踏层冰,素蟾浴清水。可怜偷桃儿,竟以寒饿死。木瓢挂空壁,蠹册堆破几。有子如矮奴,踉啮入城市。
圣君宵旱念生民,重命甘盘秉国钧。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羹和旧鼎黄金铉,雪压新堤白玉尘。应念前年献诗客,谪官无俸不胜贫。
风流人物曹刘上,俊逸诗章鲍谢间。好似骑鲸天上去,不应著脚向尘寰。
去年借宅寄生儿,今岁群儿又学伊。差面见他莺与鷰,向人强道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