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把栏干拍,沙鸥水上惊。
晚红残照在,秋碧远山横。
尽被浮名役,皆从妄念生。
不如归去好,杖屦老柴荆。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拍栏》是宋代赵汝鐩创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尘世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译文:
偶尔拍打栏杆,惊起水上的沙鸥。晚霞残照映在远处的秋色山峦之间。被无谓的名利所束缚,都是由于虚妄的念头而生。与其在这里被名利所累,不如回归田园,过上简朴的生活,踏着拐杖、穿着破旧的鞋子,老去草木丛中。
诗意和赏析:
《拍栏》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诗中的“拍栏”动作是一种无事闲适的举动,象征着作者远离尘嚣,沉浸在宁静的自然之中。水上的沙鸥被惊动,暗示了作者对繁忙喧嚣的世界的反感。
晚霞残照映在秋色山峦之间,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秋碧远山横,描绘了秋天山色的美丽和辽阔,给人以宁静和遥远的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被浮名所役,是指被名利之事所困扰,束缚了心灵的自由。作者认为这些困扰都是源自于虚妄的念头,反映了他对名利虚幻性的深刻认识。
最后两句“不如归去好,杖屦老柴荆”,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回到自然、简朴的环境中,过上宁静的生活,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杖屦老柴荆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朴素而质朴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返璞归真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练、质朴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疲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运用也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尝闻居士语,丁宁有深旨。要使眼高人,不识贵公子。
常修清净去繁华,人识王城长者家。案上香烟铺贝叶,佛前灯焰透莲花。持斋已满招闲客,理曲先闻命小娃。明日若过方丈室,还应问为法来邪。
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
十丈亭桥稳踔溪,斜阳红滟入船低。枯筇径过荒街北,静院深寻破庙西。游伴苦无成独笑,物情谙遍任难齐。归时早是星烦出,影漾波痕上下迷。
岩通道院碧桃妍,别号琅华小洞天。香火微官方称职,轩裳閒梦自无缘。星坛夜礼魁罡列,丹室朝存震竞全。绝粒飞升休漫语,不求人已是神仙。
东台乃主人,吾身同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