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舟藏寻丈悭,篙师抱膝朝暮间。
逆风来从水府庙,浊浪欲碎小孤山。
太白犹高缺蟾堕,长江未尽归鬓斑。
短歌聊复怨行路,当有听者凋朱颜。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澎浪矶阻风》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浦口舟藏寻丈悭,
篙师抱膝朝暮间。
逆风来从水府庙,
浊浪欲碎小孤山。
太白犹高缺蟾堕,
长江未尽归鬓斑。
短歌聊复怨行路,
当有听者凋朱颜。
中文译文:
澎浪矶阻风,浦口船隐匿寻找渡口,篙师抱膝在朝与暮之间。
逆风从水府庙传来,汹涌浊浪欲将小孤山摧毁。
太白仍高高挂在夜空,月亮缺损,似乎有一块蟾蜍坠落。
长江未尽,岁月流逝,头发上已经有斑白。
这是一首短歌,抱怨着行路的艰辛,也许会有人倾听,但却会使颜容凋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沧桑寂寞的景象,几个意象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范成大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沧桑不居的感慨和哀叹。
诗中提到的澎浪矶是一个地名,意味着波涛汹涌的地方。浦口舟藏寻丈悭,篙师抱膝朝暮间,描述了船只在汹涌的澎浪矶上寻找避风的渡口,船夫们在风浪中疲惫地坐着,望着远方,表现出一种劳累和无奈的情绪。
逆风来从水府庙,浊浪欲碎小孤山,这两句描述了逆风的浊浪从水府庙传来,形成汹涌的浪潮,仿佛要将小孤山击碎。水府庙是水神的庙宇,这里可以理解为水神在掌控风浪,而浊浪欲碎小孤山则暗示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太白犹高缺蟾堕,长江未尽归鬓斑,这两句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太白指的是明亮的月亮,这里指代月亮上的斑点,象征着岁月的痕迹。长江未尽归鬓斑则是指诗人自己,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代表时间的流逝,而鬓斑则代表着诗人的白发和衰老。
短歌聊复怨行路,当有听者凋朱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诗人用短歌的形式抒发心中的怨愤,希望有人能倾听自己的心声,但却认为这样做会使倾听者苍老和凋谢,暗示了对倾听者的担忧和忧虑。
整首诗以浊浪矶为背景,通过描绘这首诗词《澎浪矶阻风》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生意象,通过描写船只在澎浪矶上寻找避风之处、逆风的浊浪冲击小孤山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难和挑战的体验。
诗中还融入了对时间流逝和岁月更迭的思考。太白高挂的月亮上缺损的蟾蜍形象暗示了岁月带来的痕迹和变化。长江未尽归鬓斑则以自然景物象征着人生的衰老和时光的流逝。
最后两句短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怨愤和无奈,希望有人能倾听自己的心声,但同时也担忧这样的倾诉会使倾听者的容颜凋谢。
整首诗以沧桑寂静的氛围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意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活困难和人生沧桑的感慨和思考。它呈现出一种幽寂悲凉的情绪,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脆弱,引发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叶叶新春筠,下复清浅流。微风屡此来,决决复修修。诗人月下吟,月堕吟不休。
棣华晴雨好,风急手足寒。百战今谁在,羁栖见汝难。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贼火遍郊坰,飞焰侵星汉。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阴阴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满。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蓬莱易到人难见。香火无凭空有愿。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
窗明帘薄透朝光,卧整巾簪起下床。背壁灯残经宿焰,开箱衣带隔年香。无情亦任他春去,不醉争销得昼长。一部清商一壶酒,与君明日暖新堂。
为向东林问起居,更询李白近何如。携琴想对青霞顶,觅句应巡碧玉除。无复风流陪二老,空怜憔悴似三闾,冰霜凛凛河流断,安得双鱼送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