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千万事,都不似归来。
是泽鱼堪钓,何田稻不栽。
客行元亭邑,家寄子陵台。
缅想二贤迹,吾颜亦靦哉。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彭泽道中怀严陵》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生的种种事情,
都无法与回家相比。
鱼儿可在泽中嬉戏,
为何田间的稻谷却无法生长。
我作为客人行走在元亭邑,
我的家在子陵台上寄居。
我追忆二位贤者的行迹,
我的神情也变得黯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渴望和对过往的思念之情。作者将人生的琐事与回家相对照,表明无论发生什么,回家才是最重要的。诗中提到的泽中鱼和田间稻谷,象征着舒适和安稳的生活,作者感叹为什么自己无法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为何稻谷却无法生长。描述了作者身为客人漂泊在外的境遇,同时思念着家乡的子陵台,表达了对家的眷恋之情。最后,作者追忆着两位贤者的行迹,体现了对他们的景仰和自己的不足之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作者以对比的方式,将琐碎的人生事物与回家相对照,突出了家的重要性。鱼和稻谷的形象描绘,凸显了作者对自由和安稳生活的向往。描写客行的境遇,表现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无奈和思乡之情。最后,通过追忆贤者的行迹,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和对自身的反思。整首诗词在简洁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磊落南州士,家声二百年。失身几利吻,得路已华颠。青琐元虚位,黄扉久伫贤。九原宁可作,东望益潸然。
搦儿身分,测儿鞋子、捻儿年纪。著一套、时样不肯红,甚打扮、诸余济。回头一笑千娇媚。知几多深意。奈月华、灯影交相照,诮没个、商量地。
彩云飞尽楚天空。碧溶溶。一帘风。吹起荷花,香雾喷人浓。明月凄凉多少恨,恨难计,我情钟。相思魂梦几时穷。洞房中。忆从容。须信别来,应也敛眉峰。好景良添怅望,无计与,一樽同。
诸子生涯各有成,从来孝顺两边生。贪欢一夜浑家乐,失晓连忙打五更。
雨多杨梅烂,青筐满山市。儿女当夕飡,嫣然口唇紫。
野溪清浅度危桥,径策枯筇上紫霄。晓雾暗蒸山寺雨,松风深隐海门潮。浮杯水涨人何在,洗钵池清意已消。又上乐亭基上望,云山万里更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