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路东西,佳人不可期。
断云荒草渡,归鸟夕阳枝。
心事十二曲,头颅大半丝。
低回问流水,去去复何之。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凭阑》是宋代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种怅然若失的心境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凭阑
南浦路东西,佳人不可期。
断云荒草渡,归鸟夕阳枝。
心事十二曲,头颅大半丝。
低回问流水,去去复何之。
中文译文:
站在栏杆边
南浦路从东到西,美丽的女子不可期待。
断续的云彩飘过荒草覆盖的渡口,归鸟栖息在夕阳的树枝上。
心事绕经过十二曲折,头脑已经变得千丝万缕。
低声问询流水,去去复何去之处。
诗意和赏析:
《凭阑》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迷茫。诗中的南浦路是一个象征性的场景,代表着诗人的生活环境。佳人的缺席使他感到遗憾和无奈,暗示了他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断云和荒草渡口以及归鸟和夕阳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暗示着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诗中的"心事十二曲"和"头颅大半丝"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纷乱和痛苦,使人对他的心境产生共鸣。低声问流水,表明诗人在寻求安慰和答案,但他不知道前方的道路将何去何从。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忆和无奈,展现了对逝去时光和美好爱情的思念之情。这种怅然若失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心境的抒发相得益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使得《凭阑》成为了一首朴实而富有情感的诗词作品。
元子称漫浪,严生资苦劲。海内无赏音,秋风入衰鬓。东江一茅屋,但欲安性命。颇怪泽畔翁,烦词寄天问。
从来陋巷只颜回,子悦胡为羡漆开。端向岁寒观雅操,须知冰凌不为灾。
土冈之西,竹树之下。板屋三间,娱此隐者。埘有肥鸡,廏有羸马。岂无佳菊,采不盈把。且漉我酒,放浪林野。莫不饮食,知味者寡。
持螯已饱团脐蟹,砟脍犹思巨口鲈。风物秋来多感慨,天寒酒醒客心孤。
先子词科蚤擅场,中兴首擢紫微郎。涌泉制册留纶阁,砭世膏肓有皂囊。北斗仰之千古事,泰山所集一毫芒。楹书拂拭增悲恸,追诵龙蛇感卒章。
孤舟孤鹤与孤云,湖上深居自不群,高卧可能容一榻,青山西岸且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