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豁虚堂巧架成,地平相与远山平。
横岩积翠檐边出,度陇浮苍瓦上生。
春入壼觞分蜀井,风回谈笑落芜城。
谢公已去人怀想,向此还留召伯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平山堂》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豁豁虚堂巧架成,
地平相与远山平。
横岩积翠檐边出,
度陇浮苍瓦上生。
译文:
宽敞的虚堂巧妙地建造完成,
地面平坦与远山平齐。
横卧的岩石上积聚着翠绿的青苔,
跨越山陇,浮现在苍瓦之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平山堂"的建筑。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这座建筑的赞美和讴歌。诗中描述了虚堂宽敞的格局,地面与远山齐平,给人一种开阔和平和的感觉。横卧的岩石上长满了翠绿的青苔,似乎在告诉人们这座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与山水相得益彰的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平和、宽敞的建筑景象。诗人运用景物的描绘,将建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宽广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类建造物相互交融的美感。
诗中提到的"谢公"和"召伯"是指两位历史人物。"谢公"指的是谢安,谢安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清廉正直、治理有方而闻名。"召伯"指的是召公,召公是春秋时期的史书人物,他以德行高尚、治理有道而闻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两位先贤的怀念之情,并将他们的名字与这座建筑联系起来,彰显了对先贤思想和道德风范的敬仰和传承。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宽敞、平和的建筑,并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赞美。通过与历史人物的联系,诗人传递了对先贤思想和道德的敬仰。这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社会和传统价值的向往。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莺蝶太匆匆。恼杀哀翁。牡丹开尽状元红。俯仰之间增感慨,花事成空。垂柳绿阴中。粉絮濛濛。多情多病转疏慵。不是东风孤负我,我负东风。
翠袖娇鬟舞石州。两行红粉一时羞。新声难逐管弦愁。白发主人年未老,清时贤相望偏优。一尊风月为公留。
物贵皆由楮币轻,近闻五岭亦通行。旧时白苇黄茅里,有犬鸡声布有声。
力荐资深入柏台,独延吉甫客翘材。如何岁晚钟山寺,只见黄州副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