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双树尚依然,何处犹参无树禅。
一自老卢归去后,年年长结万灯缘。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菩提树》是宋代作家方信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庭前双树尚依然,
何处犹参无树禅。
一自老卢归去后,
年年长结万灯缘。
诗意:
这首诗以庭院前的两棵树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菩提树和禅修的思考。菩提树在佛教中象征着菩提心、觉悟和解脱,而禅修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式。诗中通过描绘树木的存在和禅修的缺失,探讨了修行的意义和价值。
赏析:
首句"庭前双树尚依然"展现了庭院前那两棵树的坚韧和执着。这里的"尚依然"可以理解为它们仍然坚持生长,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坚持可以被视为修行者在面临外界诱惑和困扰时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冷静。
第二句"何处犹参无树禅"暗示了禅修的缺失。"何处犹参"意味着虽然禅修在哪里都可以参与,但现实中却没有树禅可供修行。这里的"树禅"指的是坐禅时所依靠的树木,也象征着修行者的心灵寄托和安定。
接下来两句"一自老卢归去后,年年长结万灯缘"表达了老卢(可能是一位修行者)离去后,修行者们年复一年地继续结缘万灯。这里的"万灯缘"可以理解为修行者们点亮的无数灯盏,象征着他们的修行心和智慧的光芒。
整首诗通过描述树木和禅修的对比,表达了对修行的思考和愿景。尽管禅修的条件有时无法满足,但修行者仍然坚定地追求菩提心和觉悟,通过点亮内心的灯盏来照亮自己和他人的道路。这种对修行的执着和希望在诗中得到了表达。
泽国旅艎冲动黑,都门祖庙照堤红。
岁晚离家客,更深上水船。犬鸣营柝外,渔唱驿灯前。远役关慈母,孤忠仗老天。极知朱绂贵,无奈彩衣姸。汉使征车急,潘与定省频。小人犹有母,率土莫非臣。岁俭盘炊玉,家贫酒泛银。自优缘白发,岂敢逆龙鳞。
何年沧海变桑田,绛阙琼宫尚俨然。留得瀛州人在境,故应犹有地行仙。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看云方结阵,却月始连营。潜军度马邑,扬旆掩龙城。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
半醉凌风过月旁,水精宫殿桂花香。素娥定赴瑶池宴,侍女皆骑白凤凰。
虫声树声各已变,吾知流年暗中换。昼乌夜兔忙如箭,各光渐入芦花岸。芦花白兮蓼花红,鸿雁跧蹲满荻丛。牡丹海棠如梦中,莲藕香散池馆空。人生岁月去如水,燕去莺归一弹指。星霜磨老道人心,满目世人纷如蚁。感今慨昔令人愁,乃知宋玉非悲秋。江山紫翠饯汉唐,风物不复追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