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十五心尚孩,莫怪频频劝酒杯。
孤城此日肠堪断,如何不饮令人哀。
一去紫台连朔漠,月出云通雪山白。
九度附书归洛阳,故国三年一消息。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七拍》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忆昔十五心尚孩,
莫怪频频劝酒杯。
孤城此日肠堪断,
如何不饮令人哀。
回忆起十五岁时,心境还像孩子一样天真纯洁。不要怪我频繁地劝人举杯畅饮。在这孤城的今天,内心感到痛苦难忍,如何能不借酒消愁令人感到悲伤。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月出云通雪山白。
九度附书归洛阳,
故国三年一消息。
离开紫台,穿越朔漠,月亮从云中升起,照亮了雪山的白色。九次附上书信寄回洛阳,但故国已经三年没有消息了。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文天祥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纯真和无忧无虑,但如今故国的困境让他心痛不已。他感叹孤城的凄凉,借酒消愁以减轻内心的痛苦。诗中还描绘了离开故国后的旅途艰辛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他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家园的无尽思念。
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故国的忠诚和对困境的无奈。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热爱和对困境的思考。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这首诗词在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蜿蜒寒碧卷深清,一洒甘霖泽万生。此际莫惊蟠蛰好,近冬时节不妨晴。
苍生一一共胞胎,日夜无端心上来。半月骄阳四更雨,豳风夏校梦初回。
归念常如危柱弦,春来梦绕白云边。不知新雪添头上,但见繁星满目前。即事有诗聊记节,救时无策但祈年。二公语妙堪传远,严杜何因可共编。
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挂紫荷香。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不凉。
紫袍乌帽马蹄轻,晓浥秋山桂露清。慷慨剧谈当世事,艰难方见故人情。杏园旧宴魁麟笔,莲幕重开佐凤城。青琐玉堂殊有待,江淮何日可休兵。
久治乱所伏,国家失其防。初如决洪流,拱手遍四方。频年劳訏谟,欲补千百疮。子为京师客,忠愤何慨慷。濯冠捧书函,平明献朝堂。上言固大业,下言振颓纲。且为有万死,圣明察臣狂。臣言倘获施,立能致时康。宸居岂云远,遥指天中央。鸡鸣列仙仗,九门洞开张。谓宜只召见,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