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趼踏九州,一源贯九流。
岁晚天报子,兹楼敛其秋。
正西苍龙尾,下掉白鹭洲。
旁人为我叹,污渎横吞舟。
敖陶孙(一一五四~一二二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七年(一一八○)乡荐第一,省试下第,客居崑山。后在太学时因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歷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崇正簿。理宗即位,奉祠归乡。宝庆三年卒,年七十四。陶孙以诗名于时,有《臞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江湖集》、《江湖后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八《臞庵敖先生墓志铭》。 敖陶孙诗,第一、二卷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所收《臞翁诗集》爲底本,校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第三、四卷以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成之《江湖后集》中所收诗爲底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五卷。
这首诗词《凄其岁晚不胜乡国坟墓之情再得四篇赠宗之》是宋代敖陶孙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重趼踏九州,
一源贯九流。
岁晚天报子,
兹楼敛其秋。
正西苍龙尾,
下掉白鹭洲。
旁人为我叹,
污渎横吞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敖陶孙对乡国坟墓之情的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宗族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岁月的流转,以及作者对家乡和祖先的敬仰之情。作者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家族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凄凉的笔调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两句“重趼踏九州,一源贯九流。”表达了作者长时间奔波于九州大地,穿越山川河流的辛劳旅程。这里的“重趼”暗指作者的行走劳累,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岁晚天报子,兹楼敛其秋。”表达了岁月的流转,作者已经进入晚年,感叹时光的迅速流逝。楼榭凋零,也暗示了岁月的荏苒。这里的“兹楼”可以理解为指代作者的家乡或家族。
紧接着的两句“正西苍龙尾,下掉白鹭洲。”描绘了地理景观,苍龙尾和白鹭洲都是特定的地名,可能与作者的家乡相关。这里的描绘既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地貌的熟悉,也映射了作者将自己置身于这些景物之中的意境。
最后两句“旁人为我叹,污渎横吞舟。”表达了作者对他人对家乡的不了解和对家族的忧虑之情。这里的“污渎横吞舟”可以理解为他人对家乡的不敬和侵犯,作者对此感到痛心和不满。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家族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和对时光的惋惜。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展示了宋代诗人对家乡和家族的重视和思考。
城市如煁灶,输兹山水乡。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
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白鸟带将林外雪,绿荷枯尽渚中莲。荣华不肯人间住,须读庄生第一篇。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春来生怕恼吟魂,不待春来便出村。诗骨瘦来山并耸,酒肠宽去海都吞。板桥晴雪梅花路,茅店东风竹叶尊。囊底青蚨有三百,未甘骑马傍人门。
月里谁横笛,秋深战垒闲。别吹新曲调,偏照旧关山。响激商飙起,声随陇水潺,远传边塞外,高入广寒间。解白嫦娥发,能苍壮士颜。倚楼人谩拜,何日凯歌还。
瘿妇趁墟城里来,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