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夜楼东晓望时,长庚缺月傍参旗。
江湖已满焉能久,天地将秋更不疑。
暑渐变凉差可喜,老难重少自堪悲。
年来辈行凋零尽,诗卷中多赋挽诗。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七十翁吟七言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七个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几夜楼东晓望时,
长庚缺月傍参旗。
江湖已满焉能久,
天地将秋更不疑。
译文:
几个夜晚,我站在东边的楼上,观望黎明时分,
明亮的星宿长庚星陷入残月旁边的军旗辉映。
江湖世事已经充满变迁,怎能长久不变呢,
天地之间秋意渐浓,显然不再怀疑。
诗意:
这首诗词以抒情的方式展现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主题。作者站在楼上,凝望着黎明时分的景色,观察着星宿和残月之间的关系。长庚星陷入残月旁边的军旗的画面,暗示着时光的推移和世事的变迁。江湖已满,意味着世间的纷争和变动已经充斥到了极点,不可能永久保持不变。而天地之间的气息也在逐渐转向秋天,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切感受。楼东的黎明景色和星宿与残月的组合,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感慨和对人事变迁的忧虑。江湖已满的描绘,显示了社会的纷乱和动荡,暗示着人事物是如此瞬息万变,不可能永久保持不变。而天地的变化也预示着季节的更替,秋天的来临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不可逆转的时光。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易逝的感慨和思索。
每忆吾庐隐者居,天然景物足清娱。树林阴翳莺求友,帘幕深沈燕引雏。可钓可耕盘谷序,堪诗堪画辋川图。何当归去北窗卧,能胜羲皇以上无。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谁向云端著此亭。
香火课夙兴,风月留晚睡。直言散吏闲,亦未尽无事。旧闻云台翁,高枕阅尘世。至今青嶂间,鼻息乱松吹。平生寡嗜好,所愿究此味。千年一欠伸,笑看岩花坠。
里中一老妇,行行啼路隅。自悼未亡人,暮年从二夫。寡时十八九,嫁时六十余。昔日遗腹儿,今兹垂白鬓。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繇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异籍幸可免,嫁母乃良图。牵车送出门,急若盗贼驱。儿孙孙有妇,小大攀且呼。回头与永诀,欲死无刑诛。我时闻此言,为之
沐雨梳烟千万枝,春风挽住定何时。青窥镜里愁人眼,翠染机中织女丝。柔舞难容莺坐稳,轻摇易惹燕飞迟。可怜岁岁章台路,肠断忘归游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