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七月初一日早起》

太白星初上,参旗井钺连。
新秋知几日,酷暑极今年。
足不能离地,心常欲契天。
水乡差得稔,亢旱念山田。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七月初一日早起》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七月初一日清晨起床,
太白星刚刚升起,参旗和井中的钺相连。
新秋已经来临,我们能知道几天?
今年的酷暑异常炎热。
我的脚步难以离开这片土地,
但我的心却渴望与天空相融合。
水乡的丰收已经不如以往,
干旱的时候我思念着山田的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尽可能地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诗人方回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写下自己对当前时节和环境的感受。通过描绘太白星的升起和参旗井钺的联结,他将自然界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的七月初一代表着新秋的开始,但与此同时,酷暑仍然盛行。这种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对自然环境的思考。

诗人的心愿是与天空相通,与自然相融。他感受到了自己和土地的紧密联系,无法离开这片土地,但他的内心渴望超越尘世的束缚,与天空和自然合二为一。这种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局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的深度。

此外,诗词也揭示了水乡的丰收不如往昔,以及干旱对农田的影响。这种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关注着农田的干旱和丰收的变化,表达了对农民和土地的思念和祝福。

总体而言,方回的《七月初一日早起》通过自然景象和诗人个人感受的描绘,表达了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关注,以及对土地、农田和农民的思考和祝福。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次韵答寄阆风先生》

    闻说芗岩花,风情不减前。菊盘秋熟蟹,竹枕晚凉蝉。碑碣僧频谒,诗囊客自编。梅花紫溪路,一别又三年。

  • 《题灵鹫四首》

    引泉已成沼,对石宜破窗。他年涧上桥,为子书春淙。

  • 《一寸金》

    楼倚寒城,隔岸江山见东越。望远红千尺,游丝起舞,空青一段,斜阳明灭。孤树秋声歇。霜枝袅、尚留病叶。阑干外、带郭人家,蜂房几盘折。我独逍遥,乘虚凭远,天风醒毛发。问西窗停烛,谁吟巴雨,连床鼓瑟,谁弹湘月。消得青鸾下,分明是、绛台紫阙。何时约、姑射仙人,试手回

  •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

    朱紫联辉照日新,芳菲全属断金人。华筵重处宗盟地,白雪飞时郢曲春。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自怜亦是膺门客,吟想恩荣气益振。

  •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镇蜀双清献,回天再子明。何曾动声色,一笑付权衡。临绝缘忧国,平生不近名。中兴贤相傅,日月夺光精。

  • 《春晴》

    饕风虐雪到家林,才喜春晴春已深。花片纷纷飞蝶乱,树阴渐渐早蝉吟。贫宁不仕元知命,老尚能诗懒用心。忽喜客来对棋局,旋沽村酒与同斟。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