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
二十九日处暑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中的寒意和处暑节气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忙的生活的疲惫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诗人感到世俗的热闹与喧嚣还未消退,而在山中已经感受到了初秋的凉意。他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了对纷扰世界的厌倦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在他看来,尘世的纷扰与自然的平和并存,他的内心渴望远离喧嚣,追求一份安宁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独特的意象和语言,展示了张嵲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描绘了山中的凉意与尘世的暑热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山中的清凉宁静。第二句通过描写蝉声渐渐消失和秋日的微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细腻感受。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他觉得世界的纷扰和矛盾让他的生活乏味而失去意义。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他的心境和人生感慨,他感叹漂泊的岁月让他变得老去,同时也意味着他在人生中的许多事情与他的内心诉求背道而驰。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内心境界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山中寒意和处暑节气的描绘,表达了对繁杂尘世的疲惫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沉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乱云重叠几多山。不似倦飞鸥鹭、便知还。角声更听谯门弄。夜夜思归梦。鄱江楼下水含漪。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莫教独欠赤松游。
新凉泻轩槛,草木带秋声。阔水倒岚影,洗磨刀戟明。百虫暮吟动,一鸟归思轻。晚律骇徂景,羁怀念劳生。去国亦已久,己年今复庚。官仓容雀耗,世路忌蜗争。顾我实荒浪,误抛樵与耕。竹木微迳在,奚独古人行。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当代三公後,惟君五福全。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