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难办素食,事忙不及草书。
今日果然如此,古人可信非欤。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七月十五日书》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家贫无法品尝素食、事务繁忙无暇草书的感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七月十五日书
家贫难办素食,
事忙不及草书。
今日果然如此,
古人可信非欤。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方回的深深无奈之情。首先,家境贫寒使得他无法享用素食,这反映出他对于高雅的生活方式的渴望与无法实现的遗憾。其次,作者的事务忙碌,使得他无法抽出时间来从事草书的学习和创作。最后,通过对自己当下困境的反思,作者表示对古人的智慧与经验深感认同,认为古人所言不虚,对于困境的预测是准确的。
赏析:
《七月十五日书》以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家贫与事忙成为了作者无法追求理想生活的障碍,这种现实带来的无奈和遗憾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抒发。通过对古人智慧的借鉴,作者表达了对过去先贤的尊敬和敬佩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困境的认知和接受。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的文字,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娓娓道来,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不易。诗中的对比和反问使得读者在感受作者的苦衷的同时,也被引导去思考人生的困境与无奈。整首诗凝练而含蓄,给人以深思的空间,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
总之,《七月十五日书》是一首通过抒发内心困境和对古人智慧的借鉴来表达作者思考和感悟的诗词作品。它不仅仅是对于个人困境的抒发,更是对于人生无常和对古人智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人人喊伢共产嫲,死都唔嫁张九华!①红白总要分胜负,白花谢了开红花!
天云如烧人如炙,天地炉中更何适。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守羊真人聃之役,高吟招隐倚碧壁。紫气红烟鲜的的,涧茗园瓜麹尘色,骄冷奢凉合相忆。
祀事孔明,礼文惟琳。爰洁牲牺,载登俎豆。或肆或将,无声无臭。精祲潜通,永绥我后。
吴侬饼曲成村酒,所取何尝议升斗。一杯未尽朱颜酡,过若茅柴那得久。官酤私酿同一律,竟识吾家新酝否。近持方法报山妻,入眼从来未曾有。旧时菽麦真其父,秫稻麦和以为母。甕头又戴老瓦盆,墐塞四旁如户牖。数朝已办糟床注,不论清浊皆可口。欣然一笑谓山妻,慎勿轻传殆天授。
苍苍中条山,厥形极奇磈。我欲涉其崖,濯足黄河水。古刹栖柿林,绿阴覆苍瓦。岁晏来品题,拾叶总堪写。
江云寒薄不成霜,九月登高菊未黄。飞镝有声弓已力,小槽分溜酒初尝。秋容行见丹枫老,窜意难胜紫陌长。曾是禁园风物好,故乡时节可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