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子能来过我门,端知良遂志弥敦。
微尘破处得经卷,万象纷时空眼根。
与世支离谁恶意,怪人棱瘦自秋痕。
归兴定到家林稳,山月流明洗夜昏。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勤大师访别作句赠之》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若子能来过我门,
端知良遂志弥敦。
微尘破处得经卷,
万象纷时空眼根。
与世支离谁恶意,
怪人棱瘦自秋痕。
归兴定到家林稳,
山月流明洗夜昏。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勤学苦行的大师的赞赏和告别之情。诗中,作者希望大师能够经常来访自己的门户,因为大师的到来将使他更加明白志向的重要性。通过读经卷,微尘渐渐消散,作者能够洞察到世间万象的纷繁和时空的本源。尽管与世界有所脱离,但这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大师对世俗的超越和独特之处。作者认为大师身形消瘦,像秋天的痕迹一样奇特。大师的回归给家林带来了稳定和喜悦,山上的明亮月光洗净了夜幕的昏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大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诗中的意象明确而生动,通过微尘破处得经卷和万象纷时空眼根等描写,展现了大师对世界的洞察力和超脱之境。诗人通过对大师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勤学苦行和超越尘世的向往。最后两句归兴定到家林稳,山月流明洗夜昏,以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营造出宁静和明亮的意象,给人以宁神和抚慰之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大师的崇敬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展现了宋代佛教诗词的特点。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青天志欲骑长虹,半生双眼四海空。题诗远寄广成子,笔力万仞摇崆峒。前年鹤背乘天风,翻然回首江之东。束书归隐黄山中,山中偶遇浮丘翁。人生寰宇总过客,呼酒浇愁醉李白。十亩耕云种紫芝,酣歌击石嫌春窄。招浮丘,乾坤到处堪遨游。丈夫有志身徇国,逢时无意干封侯。皇天恩泽
高梧一叶坠凉天,宋玉悲秋泪洒然。霜拂楚山频见菊,雨零溪树忽无蝉。虚村暮角催残日,近寺归僧寄野泉。青鬓已缘多病镊,可堪风景促流年。
闻道芳洲景气新,却输鸥鹭日相亲,小槽酒熟玻璃色,谁忆高台共赋人。
河势尤湍急,滔滔去莫留。此行期死敌,既济遂焚舟。背水连师出,乘风纵燎休。若非拚血战,不复渡黄流。竹帛今犹载,桑偷晚始收。后来烧栈道,毋乃祖馀谋。
洛川方驻跸,丰野暂停銮。汤泉恒独涌,温谷岂知寒。漏鼓依岩畔,相风出树端。岭烟遥聚草,山月迥临鞍。日用诚多幸,天文遂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