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下王道者
家在柳塘,榜挂方壶,图挂黄山。
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
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只在吾庐寻丈间。
非人世,但鹤飞深谷,猿啸高岩。
如今老疾蹒跚。
向画里嬉游卧里看。
甚花开花落,悄无人见,山南山北,谁似余闲。
住个庵儿,了些活计,月白风清人倚阑。
山中友,类先秦气貌,后晋衣冠。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沁园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汪莘。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峰下王道者家在柳塘,
榜挂方壶,图挂黄山。
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
仙溪六六,绕屋潺湲。
行到水穷,坐看云起,
只在吾庐寻丈间。
非人世,但鹤飞深谷,
猿啸高岩。
如今老疾蹒跚。
向画里嬉游卧里看。
甚花开花落,悄无人见,
山南山北,谁似余闲。
住个庵儿,了些活计,
月白风清人倚阑。
山中友,类先秦气貌,
后晋衣冠。
诗意及赏析:
《沁园春》以自然山水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事纷扰的厌倦之情。
诗中描绘了一个位于山脚下的居所,墙上挂着方形的壶,图案上挂着黄山的画作。"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这句描述了山峰和溪水的美景,给人以宁静、隐逸之感。
接下来,诗人以个人的视角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行到水穷,坐看云起"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摒弃,只愿在自己的小屋里寻找内心的安宁。"非人世"表示远离尘嚣,进入一个超越尘世的境界,只听见鹤在深谷中飞翔,猿在高岩上啸叫。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对生活的感慨。"如今老疾蹒跚"表明了诗人的年老和身体的不适。"向画里嬉游卧里看"则是诗人通过观赏画作来寻找乐趣和安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己闲适生活的赞美。"甚花开花落,悄无人见,山南山北,谁似余闲"表明诗人觉得世人繁忙而无暇顾及自然美景,而只有自己过着闲适的生活。"住个庵儿,了些活计,月白风清人倚阑"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住着简朴的庵舍,过着宁静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感慨,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厌倦之情,展现了隐逸主义的思想倾向。同时,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自然与人的和谐的追求。
便有凤从千仞下,更无虎守九重门。拔茅初喜仕途泰,起蕝乃知皇帝尊。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与太虚等量,与物情同道。应色应声,随听随眺。入三世而非去来,混万缘而无正倒。云日低时字雁横,夜蟾落处孤猿叫。
曾将一苇渡瀛洲,信脚中原万里游。日出扶桑极东处,云归滇海最西头。经留翙几香犹炧,棋敛纹楸子未收。老我飘蓬江汉上,几回中夜惜汤休。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丛桂半空摧枳棘,曲池平尽隔烟霞。重开渔浦连天月,更种春园满地花。依旧秋风还寂寞,数行衰柳宿啼鸦。
亦有入城路,门前秋草长。荷锄书在手,负锸醉为乡。霜流溪流涩,厨烟树叶香。为贫从俭约,犹欠半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