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一棹老清波,稚子学语能渔歌。
日暮沙头寒爇竹,雨余船角乱堆蓑。
鬻残小鲜仍自脍,湖海茫茫醉乡内。
夜阑酒渴漱寒流,月照芦花上蓬背。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清江行》是宋代刘子翚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江边渔翁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渔翁一个人划着船,年幼的孩子学着渔歌。太阳落山后,沙滩上寒冷的竹子在燃烧,雨过之后,船头乱堆着渔人的雨衣。贩卖着残缺的小鱼虾,依然自得其乐,茫茫湖海是他沉醉的家园。深夜里,渴望酒的他在寒冷的江水中漱口,月光照耀下,芦花在飘摇的船背上闪烁。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渔翁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同时蕴含着深刻的诗意。
诗中的渔翁和稚子呈现了一种传承与希望的意象。渔翁老去,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渔船,在清澈的江水上奋力划行,他的孩子也在模仿着他的行为,学着渔歌,这种传承和希望的意味使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朴素而温馨的氛围。
诗中的夕阳、沙头、竹子、船角、雨衣等景物描写,以及渔翁的鬻鱼、湖海、醉乡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渔翁的生活境遇。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渔翁艰苦的劳作,增加了诗词的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渔翁坚守着自己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依然能从中找到快乐和满足。诗词以渔翁为象征,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肯定和对自然的敬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诗人通过渔翁的形象,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总的来说,刘子翚的《清江行》通过朴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翁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蕴含着对传承与希望的讴歌,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深情和含蓄,赋予读者一种平静与感悟,让人们在喧嚣中静下心来,感受生命的真谛。
圣学家傅自有师,更罗英俊侍经帷。治功尚论唐虞际,政体宁甘汉晋卑。猥向梁园陪末坐,敢凭尧历记佳期。羞囊已辨诗千首,准拟年年荐寿卮。
丈人居水南,未省价高索。平生丘壑事,长啸天宇窄。舍榜五株柳,宛是陶家宅。舍南数亩园,似与人境隔。方须漉酒巾,渐喜扶老策。以兹不愿仕,偶然似彭泽。青松手所种,抚之无愧色。都忘岁月徂,不受霜霰迫。是身等浮云,术也可不择。持此百年间,常恐中道画。旷哉遗世情,遇我
别访难遽了,不知寒夜长。回灯撤杯案,抱被宿船仓。载听远鸡唱,稍分征雁行。临风满掬泪,吹落一襟霜。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